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1021.李世明父子(3/4)

过,假设于奇正一路追杀呼韩塞西,将沿途的地域全部纳入囊中,结果又如何?”

李经:“儿臣有想过。如果是那样的话,在我朝的西边、北边、东北边将会出现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帝国。届时只要他们愿意,铁蹄随时可以踏入中原。不过,儿臣认为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李世明:“为什么?”

李经开始解释起来。

且不说于奇正本来就不是一个很有野心的人,就算他有这么大的野心,也存在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就是内部管理问题。

自始皇帝灭六国起,我朝就形成了大一统的情况。至西汉,打败生死敌人匈奴,可谓军功无双。以当时的军力,要打到更远,并没有太大的压力,但汉武帝为什么没有进一步扩张呢?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北方苦寒之地,并不适合于人口和经济发展。打下来之后除了疆域扩大之外,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好处不说,还得费心费力去管理。

第二个原因就是其实任何东西都有个最大值。拿我们大仪朝来说,地盘已经够大了,现有的管理模式也就能撑得起这么大的地盘。

俗话说得好,“天高皇帝远”。如果继续扩张领土,势必不可能像现在这样,整个管理体系做到如臂使指。这样的结果就是边远地区势必会出现大的军阀,威胁到中央的安全。

李经和一些臣子也认真分析过,大仪朝这种管理模式已经成功运行八百年了,都还不能完全避免“尾大不掉”这种隐患。于奇正那边才成立多久?不可能解决这个问题。尽管他现在的模式有很多优点,但不意味着对于“超大型地盘”的管理就能强于大仪朝。最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他现在连官员都严重欠缺。当然,他可能通过类似咱们“科考”之类的模式来选拔官吏,但又和他现有的模式产生了冲突。

任何事都有利有弊,虽然咱们中原王朝一直受到皇权相权内宫等各种争斗的制约,但同时也形成了个稳固的三角形架构。五星市现有的模式,准确的说就是“蜂巢模式”。简单的说,数以万计的蜜蜂,都是围绕着蜂王。这就是他们最大的缺陷。

即便于奇正不考虑这些,也还有个现实因素。他现在的势力已经渗透到了波斯,如果他真的很大野心,要征服也是朝着波斯、天竺、西域以西方向,怎么会舍弃容易征服的富庶之地,去费力的经营苦寒之地呢?

李世明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李经赶紧问道:“父皇,我说错了吗?”

李世明摇了摇头:“从坐在皇宫大殿的龙椅上来说没错,分析得也是头头是道。错就错在你和你所商量的这些臣子们缺少一份经历。”

李经问道:“什么经历?”

李世明淡淡地说道:“打仗。”

李经:“打仗派武官就可以了啊?”

李世明斜着眼睛看了儿子一眼:“你知道我一辈子打过多少仗吗?”

这个问题对李经来说,可就真的是“如数家珍”了。不过,不等他回答,李世明又问了一句话:“你知道父皇打过的仗和占领的土地相比,比率是多少吗?”

这个问题就把李经问住了。

李世明自己给出了答案:“身经百战这个词语在朕身上不是形容词,只是描述。但我打过的仗与没打就占领的城池相比,不到百分之一。”

李经睁大眼,愣愣地看着父亲。

李世明坐起身:“一句话——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没错,李世明马上取天下,打败了无数敌人,但如果每一个地方的人都抵抗的话,他就算是个神仙也无法取得现在的成绩。更多的时候,是没有抵抗,直接进入城市。不但没有抵抗,百姓们还采取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支持。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