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269章 升官发财喜大普奔(2/3)

畏死的模样,就看得他直流口水。要是当初对阵李密的时候,他麾下能有这种士气,早把那货的人头砍下来挂旗杆上了。

但不行。

早在几天前,军中就有人在传这场瘟疫的罪魁祸首是卢明月的说法。

最初的来源无从考究,但许多已然知晓的瘟疫最严重的几个地区都是当初乱军荼毒严重的区域,却是无须考究便可得知的。

所以,怪老卢似乎在逻辑上没毛病。

甚至王世充严重怀疑,就连皇甫无逸和王辩都是支持这个说法的。

要是他敢招降卢明月的士兵,或是战后收容俘虏,搞不好就成了众矢之的。

左右他已经实质上掌握了王辩那边的七万大军,杨侗给的编制可有可无。干脆,就让老卢把这个黑锅背到底罢!

“咚!”

就在南面城墙上的激战到了白热化的时候,北面的关城下,也有冲车撞击在了城门上。

“放箭!放箭射死他们!”

卢明月远在后方的塔楼上喊叫,可惜半点作用也无,眼睁睁的看着大隋的战旗出现在北面的城头。

“混账!北面是谁指挥的,寡人要砍了他!”

“北面带兵的,好像是昌邑侯……”

不知是谁小声提醒了一句,却把老卢说了个呆。

嗯,昌邑侯是谁?

他最近封出去的公侯有点多,自己都记不清了。

眼下的伊阙关不说遍地公侯,但一板砖砸下去,肯定能砸出个大官来。甚至于城头上许多隋军士兵砍完了人,都不知道自己砍死的没准就是个什么“游击将军”之类。

像他这种一得了势就大肆封爵的势力首领,在真正的世家贵族眼里就如同暴发户一般,是会被鄙视的。

但谁也想不到,真正贵族出身的老李竟也这般大肆封爵。甚至于卢明月和他一比,连个土财主都算不上。

今日的长安城,绝对是有史以来诞生贵族最多的日子。

李建成等亲王及李秀宁的长公主不算,老李又封了不少郡王郡主出去,全是他们家亲戚。

族弟李孝常献永丰仓有功,封义安郡王。族弟李孝基,嗯,啥鸡儿功劳也没有,封永安郡王。李叔良封长平郡王、李神通封淮安郡王等等……

老实说,李渊封自己家亲戚,外人也不好说什么,爱封就封呗。但除了王爵,次一等的公侯他也不要钱一般的往外发,拦都拦不住。

用他的话说,老杨之所谓失败,就是因为舍不得兜里那三瓜俩枣,才使得大隋人才凋零。但他李渊不一样,只要肯为他出力,封侯拜相完全不成问题。

就比如说以晋阳宫“九万斛粮草、五万段彩锦、四十万领甲胄”支持老李起兵的裴寂,封魏国公,官拜尚书右仆射。

刘文静封鲁国公,官拜纳言,兼任民部尚书。其余如长孙顺德封薛国公、刘弘基封任国公等等,但凡是从太原跟随老李入关的,最次也是个县公。

而自关中响应,追随李秀宁起兵的诸如何潘仁、孙华、向善志等,也都得了郡公或是县公的爵位。据不完全统计,登基当天,老李光是封出去的公爵就有几十个,其余侯爵伯爵等就更多了。

最让长安百姓津津乐道的,是这里面还有几个女人得了爵位。

毕竟有李秀宁战功在前,老李又急着收揽人心,也就没拒绝他某个三儿子的提议。

冯月娥执行赵王计策,计夺潼关,有兼保护鄠县家眷,血战骨仪,获封新乐县公。霍云儿早前随李渊和李世民平叛,曾于万军之中救驾有功,获封乐寿县侯。

本来李大德还叫嚣着要给柳瑛和小桃儿也要个“公猴”回去的,但是老李觉得这两位都是他儿媳妇,便黑着脸把亲儿子给踹了出去。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