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十六章 潞简王——朱翊镠 liu(2/3)

家都受灾了,你户部不但不抚恤灾民,反而屈从皇帝的无理要求!可怜的户部尚书宋薰既不敢得罪皇帝,又对上疏无可辩驳,只好递交职呈不干了。万历帝心知肚明,他一面抚慰宋薰,一面谕廷臣:“协和奉公,不必以言争论。”想堵住众臣的嘴巴。最后,万历帝不得不下旨:减三分之一。潞王离京就藩,动用了五百多艘船只装运财宝家私,沿途顺天、河南二省各府县官员均举行盛大的迎送仪式。

这又是一场浩劫,保定巡抚在奏疏里向皇帝大倒苦水:潞王之国,经由河间、大名二府,费用浩大,连岁荒役,委难措处,乞于天津仓动支米一万七千石、临清仓动支米一万一千石。按当时的米价,两万八千石大米的比价约相当于两万两银子!这些借贷,官员们必将再往下层层摊派搜刮,百姓之苦可以想象!

由于燕王朱棣起兵,明朝格外重视削藩,历代亲王均不得掌握兵权,穷极无聊之下,精力旺盛的亲王们自然能搞出百般花样,倘若醉心技艺也就罢了,可醉心于荒淫,对皇家也许无非多养几个不肖子,但对于百姓来说,不啻于一场灾害,不幸的是,朱翊镠恰好属于后者。

就藩的前一年,朱翊镠为了寻找好马,无视政府的军马法令派府役们到军马场选好马,任意胡闹,打死了一匹不驯服的马。军马场负责人只得上前喝止,按照军法,打死军马,应受法律处置,即使对亲王,也当劝诫。没料到,潞王恶人先告状,跑去向皇帝哥哥诬军马场负责人:“欺蔑亲藩,吓诈府役。”万历帝对潞王的罪责无法追责,反命人把军马场的官员、军士共七人交大理寺严惩。大理寺的官员明知人家无罪,但也只得曲法判处“充军处身”重刑,七名官兵本已受了极大的冤枉,但皇家兄弟还不解恨,万历帝又命大枷枷示为首者一个月。

朱翊镠开始谋划生财之道,他接任的是景王朱载圳的庄田,实际上景王是个无子嗣的短命鬼,名下受封的四万亩地多是虚数。朱翊镠呢,不说要多少土地,多少产业,只“奏讨景王遗业。”朱翊镠的主意是,不但要向前王看齐,而且要落下实数,万历帝当然会同意,这一来吓坏了廷臣和地方官员们。景王死后,田地已还于民,又经过张居正的一条鞭法,全国土地丈量,“悉数版籍”,哪有土地可拨?万历帝不管这个,责令各地按老档案的虚数勘划土地,此举在朝野掀起轩然大波,百姓“闻之色变”,各县、府、户部多次上书,但万历帝仍是如数准给。最终,四万亩土地强行搜刮到位,潞王又追讨到景王名下的房课、盐税。

据《明史》载,潞王在藩二十六年虽有大量的俸禄田产享用不完,但他仍旧强占民田,他有十几个妻妾,但他仍强占民女,甚至凡新婚女子,他都要占有。潞王为非作歹,潞府人也狐假虎威,私设公堂,非刑拷禁,当时明朝刑部不断接到举报,潞府恶徒“淫用非法”,至有活钉棺中,曲死,套死,折胫,断脰之刑。

从民间百姓的反应看,潞王的口碑也不怎么样,当地有一个传说:潞王陵南边有个小村,叫城南庄。有一年,这庄上一户姓马的要为儿子娶媳妇,结婚前一天,马家杀牛宰羊,烧煮炖炒,把一切都准备得停停当当了。第二天,全家人起来要办喜事,但掀开锅盖一看,肉、菜全没了。谁把东西偷走了呢?马家全家出动,找来找去,找到潞王陵前,大家发现神道西边的那个牵马小吏嘴上油乎乎的,还残留着肉末呢。马家人气愤地说:“潞王在世时就没干多少好事,你这个牵马的也跟他学!”一边骂着,一边抡起铁锤就砸,结果,牵马小吏的胸前就留下了一个大窟窿。

虽是传说,可见潞王确实不是个贤王,但在明代的亲王中,他还不算太坏,他的谥号“简”,是一个中等偏上的评价。话说回来,明代的亲王、皇帝中,比潞王混蛋的多得是。潞王堪称“诸藩之首”,万历帝亦视其为“诸藩观瞻”,他肯定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