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380章:美洲贸易航线(3/4)

造得非常坚固,特别是本土帆船船型,坚固程度有了不小的提升,加上还有水密隔舱,航海安全性有了不小的提高。当然传统的船只因为有水密隔舱。不可能如同欧洲人的船型那么坚固,因为空间就那么大而已。

此时高压蒸汽机已经出现,电报也出现了,电力技术也在突飞猛进的发展。有朱由校的数理化教科书,电力技术突破起来简直简单无比。火车技术正在研发,朱由校决定成立蒸汽船的研究项目。

随着蒸汽机的出现,商品被大量制造出来,这个时候新政地区的国有资本和民资商人,都对运输方面有了更高的需求。

商品增加了。成本降低了,意味着过去没有远洋贸易价值的商品,如今也变得拥有了远洋贸易价值,例如一些重量较大而价值较低的商品。但这些商品的远洋贸易价值依旧受到运输规模和成本的限制。

帆船的运输成本虽然也不是太高,但效率却是差了点。

天启九年国有资本正在持续的消化和建设北方市场,资本依旧是在被北方市场进行运转。

各个省份的建设规模持续扩大,圈地运动持续进行,更多的农业人口离开了土地成为了工人。

建设活动主要就是水利建设、公路建设和电报系统建设,以及城镇化设施建设。整个北方到处都在大兴土木,大量劳动力被用在了建设方面。

不过在粮食生产上依旧有所保障,天启九年东北地区的商品粮产出进一步的提高。台湾、南洋和中南半岛的商品粮输出规模也更大了,镇东省和沿海各省的渔业因为渔船与渔具的改良,捕捞规模进一步提高。

在大量商品粮的支撑之下,北方的建设活动得到了保障。

只也许是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建设活动,时下许多文人在北方各省看到这样的景象,都感叹此情此景,中国之前所未有。能支撑这样庞大的建设活动,全靠想外扩张获得的新资源以及海洋贸易的发展。

中南半岛地区的局势进一步的稳定了下来,安南地区的失业人口得到了大明的有效安置。

那些安南失业人口都被安排到高棉、占城国、暹罗这些国家开垦土地去了,大明资本为了开发这些资源,正在四处招工,有一把力气总是饿不死的。

大明的商品在天启九年进一步的在中南半岛长驱直入,安南、高棉、占城、暹罗和缅甸的手工业遭到了进一步的冲击,而随着这些国家商品粮出口规模的提高,大明在中南半岛的贸易规模进一步的扩大。

大明用高附加值的商品,换取到了零附加值的粮食,而且是低价的粮食,运回本土就是暴利。

而在南洋各地,大明对土著的剥削规模进一步扩大。南洋土著的反抗浪潮也是一波接一波,但都被大明残酷镇压了下去。反抗者镇压,顺从者纳入三品九等制中,安排到种植园中工作。

大明此时在南洋的开发模式也很简单,那就是先圈地。把某个岛屿定为开发目标,然后军队到岛上扫荡土著部落。愿意臣服的安排到种植园工作,不愿意服从的打到服为止,反抗的男子击毙,剩下的女人、孩子同样也是劳动力,种植园欢迎他们。

如今能使用土著劳动力的种植园基本上都是国有资本财团,民资和个人种植园主则是靠移民进行生产,劳工成本相对较高,所以雇佣现象不多,多是以家庭种植园的模式存在,及自家人生产劳动。

这种家庭种植园却是安置了很多移民,他们拥有了一片可以自己奋斗的天地,而且朝廷对这样的家庭种植园征收的税率也比较低。

国有资本财团这种种植园开发模式,成本投入是比较高的,因为要摧毁原有的土著秩序,建立一个新秩序。但是利润同样也高得吓人,因为土著劳动力成本低,而且在国有资本的管理之下,土著劳动力受到了充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