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306章:经营山东(2/3)

而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工业生产当中。所以朝廷加快了山东地区的道路、水利建设,并不会因为大量农民开始到工地上做事而导致饥荒的产生。

只要道路设施和水利设施修起来,山东日后都不会出现什么饥荒了,即便是受了灾,也能从外省调入大量商品粮和大量的渔产,有了商品粮和渔业资源的支撑。山东就会成为一个展工业的良好区域。

后世山东工业实力可是很强的,工业主要以重工业为主。

山东在展机械制造、造船业、化工业等方面都很有优势,同时山东地区的农业资源也还是比较丰富的,拥有1.6亿亩的耕地。

山东的粮食作物主要就是小麦、玉米、红薯,种植面积在一亿亩以上,经济作物主要就是棉花、花生,种植面积在三千亩左右。

玉米和红薯经过这几年的推广,在山东的种植面积大大增加。而棉花的种植面积也因为对商品棉的大增,而扩大了种植面积。同时山东地区,也有不少的荒地。

修建道路和水利,对山东的农业就很有促进作用。如此一来,农产皮能够很容易的运输出去,农业生产资料也能很好的运到农村。而水利设施的大量修建,则可以提高农业的抗灾能力和产量。

修建道路和水利还能增加农民的收入,让他们能够有钱购买得起农机和优良农作物品种的种子,同时因为道路和水利状况的改善,农民在农业上投入的精力就可以有不同程度的减少,从而有更多的时间去工地上赚钱打工。

自从山东官场开始改革以来,山东地区的徭役一夜之间就不见了,官府根本不提徭役的事情了。什么工程开工之后,农民到工地上做事都有工钱可以拿,还有伙食供应。而且工钱给得还不少,一天有三十五文。

而且工地数量开始变得越来越多,到处都在修路、修水利,并且开始在各省招收工人。

在农村没办法获得足够生存资源的人们,纷纷前往工地上做事,工地上的工钱可以让他们很快就能吃饱肚子,并且还能存下一些钱。

行了纸币之后,朝廷修建工程什么的,就有足够的钱了。只要粮食能够供应的上,就可以不断增加工地,至于货币行了多少,还是取决于生产的多少。

建设规模增加,就需要增货币,同时就会减少农业从事人口,从而造成农业生产规模降低。但在有足够粮食的情况下,规模就可以不断增加,到达一个临界点之后就如果再继续增加,那么就会造成粮食等商品的供应短缺,进而造成物价上腾。

较小的物价上腾,反而能够刺激生产,起到一个良性的作用,而物价疯狂上腾,则会大幅度的削弱老百姓的购买能力,进而造成民生问题。

因此货币增多少,是取决于供应商品的规模和度。货币增加之后,流向何处,又在于想要达成什么样的目的。此时朝廷增货币,为的就是展经济,提高民生和抗灾能力。

天启六年前往东北地区务工的人员增加了不少,随着山东开始有大量建设项目的开工,也有不少务工人员前往山东地区。

而在河南、陕西、山西地区,同样也有工程在建,那就是贯通北方各省的公路主干道工程。这条路修好之后,就会开始修建支线道路,同时还会往甘肃方向修建主干道,从而使北方交通条件有较大改善。

在天灾不断的环境之下,这些工程建设项目的开工,无疑也给灾民提供了一条饿不死的出路。只要到工地上去打工,肯定是饿不死的。

只要饿不死,地方上就不会乱。

至于粮食供应,东北地区未来几年之内就会成为一个真正的商品粮供应基地,同时南洋地区也会开始大量向大明本土输入粮食等农产品。到时候就可以动员更多的工人和农民投入到建设当中去了。

只要把北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