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220章 :又是巨额军费(2/2)

“臣遵旨。”孙传庭知道此事是不能推脱的,皇帝确实没有其他人选了。

要论对中央军的熟悉程度,确实没有哪个朝臣能够和孙传庭相比。而且也没有谁比孙传庭更了解统帅部制定的战略。同时论治军,能比得上孙传庭的也就只有那么几个,但都没办法去金州。

大明以文统武,这是惯例。如果贸然取消这样的制度,很可能会出乱子。毕竟这个制度,是维持中央皇权稳固的万全之策。历代血的教训,才诞生了这样的制度。自宋重文轻武以来,中国的皇朝从未乱于武将叛乱。

后世有一句话,叫‘改革为革命者铺平了道路’,末代王朝的改革,往往才是在加速灭亡。

如今朱由校已经在推行改革了,便如走钢丝一般小心翼翼,如履薄冰,不敢有一丝松懈。

这个时候可以提高武将的指挥权,但是以文统武的惯例最好还是别去乱动。朱由校做的,就是成立统帅部,让文官在军事上变得更加专业,免得外行指挥内行。

如今唯一未加以节制的,就是毛文龙的东江军了。监军张炎已经撤回,朱由校也未再派文官过去节制。主要是东江军的作战方式比较特殊,需要较大的自主性。而且东江军士兵多数都和建奴有不共戴天之仇,加上朝廷在军饷和作战物资上也不曾亏待,叛乱可能性基本没有。所以朱由校目前只是派人去维持东江军的军纪,并给毛文龙下达作战目标,具体怎么施行这个目标,毛文龙的自主性很大。

金州就不一样了,中央军十几个师云集于此,朱由校在京城遥控指挥是不太靠谱的,毕竟战事瞬息万变,根本来不及反应。所以必须派一个文臣去金州当主帅,而不是挑选一个武将来当主帅。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一旦某个武将打破了力量的天平,压制了其他武将,就算是没有反意,处理起来也非常棘手。

朱由校看来看去,也就是孙传庭比较合适了。孙传庭在忠臣度上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他日剿灭了建奴,作为文官卸下军权也容易,君臣之间也不会起什么疙瘩。(未完待续……)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