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67章 :翻盘点(2/3)

用了,没什么好扯皮的。

“内帑现在还有1600万元,今年军饷方面,孙爱卿你拿个方案出来,可以适当多发点军饷下去。”朱由校转头对孙传庭说道。

“是,皇上。臣以为,总结去年的辽东局势而言,我们大致上已经稳住了广宁、辽河防线。当前战略依旧是以防守牵制为主,因此辽东镇军饷今年需要增加到700万元。而东江镇,军费则需要350万元,金洲镇则需要继续加强兵力,军费则需要200万元。其余边军军饷,则增加到能300万元,京营编练则需要350万元左右,合计2000万元。”

“嗯!把军费发下去吧!”朱由校眼睛不眨一下,心里却是挺肉疼的。但是军费是必要的开支啊!

内帑虽然钱还不够,不过这些钱并非是一口气就要发下去的,可以每个月发一点,财政还是比较充足的。

毕竟此时才农历四月,接下来还有八个月的时间。

以当前的财政增长速度,接下来八个月,起码还有三千万元的收入,这三千万元的财政预算怎么用才是关键。

没有财政预算,这账有点不好算,发展起来也没有个具体计划。

明王朝的财政预算,可以说是历朝历代最没有意识的。有钱的时候,银子和粮食放着发霉。没钱的时候,只能往死里抠。

或者说,能预算的就只有那么点税收。存下来的银子,都是积少成多,个别项目剩下的,例如茶马贸易。

如今茶马贸易的收入都被民间走私商人侵蚀殆尽,光禄寺上千万两白银的金库早就没了。

“内阁做个财政预算吧!给你们两千万元的预算额度。”朱由校说道,大概能够预算的就是3000万元,同时太仓库还有农业税,大约能有500万元左右。也就是说,内帑给内阁1500万元就足够了。剩下1500万元,则留着做其他事情。

旱涝保收工程显然是要花钱的,这1500万元显然也挪不出多少来做其他事情了。

“臣遵旨。”沈潅领命,回头搞预算去了。

很快给朱由校递交了一份预算方案出来,首先是高薪养廉政策,今年继续扩大涵盖范围,预计支出500万元。

这几乎是以前朝廷财政收入的一半左右,只是当前行政正处于改革时期,所以高薪养廉还是有必要的。

高薪养廉的同时,厂卫的反腐自然是要全面展开,倒是可以通过查抄贪官,弥补一部分这方面的支出。

同时拿出500万元,用于准备赈灾,这绝对是大手笔。

剩下的1000万元,则留着800万用于应付军费的开支。军费虽然是发出去了,但战争一旦打响,就存在损耗。对官兵的抚恤、赏赐,以及作战物资的消耗,都是需要大笔财政支撑的。

最后200万元,则拿出来应付其他乱七八糟的开支。

这个财政预算,绝对是简单粗暴。

内阁显然也就是这样的水平了,行政上属于较为被动的应付。但显然当前只能这样,朱由校随即批准了这个预算。

天启二年的大笔财政支出,都算进去了。

总结出来,无非就是行政成本、军事开支、赈灾三个方面,总体来说以稳定为主。

只要军事上起来了,这乱世再怎么乱,总能杀出一条血路,这是明王朝的最大的统治基石。毕竟人一少,矛盾自然也轻了。只是不到最糟糕的情况,最好是不要流血。人口虽然多,但用来也却能产生巨大的人口红利。

行政成本的增加,主要是配合反腐。只要反腐能起到一定成效,最起码不要明着来,国家也能稳定。

较大的赈灾预算,也是为了维持稳定。

朱由校和内阁,此时都力求一个稳定的国家环境。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