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64章 :死灰复燃(2/3)


“既然诸位爱卿都以为海运有利,此事无须再议。周起元无端攻讦地方大员,罚俸三月,以儆效尤。”朱由校不温不火的进行了处理,周起元喏喏的退了下去。刚才纷纷往周起元脑袋上扣屎盆子的官员,顿时都有些纳闷。

这不是痛打落水狗的好机会嘛?为毛皇帝不下手呢?

朱由校自然不会胡乱下手,朝中东林党大佬都撸完了,这些东林党小喽啰有什么好痛打的。

要是朝中东林党完全没了,那党争就过头了。毕竟东林党还是有一些人才可以用的,诸如徐光启这些官员,都是能用的。

所以此次朱由校高举反腐牌专门打击东林党,尽管让人挑不出毛病,但已经很针对了。若是继续针对下去,那就做过头了。

周起元这样的小喽啰,留着也好。反正翻不了天,留着也能给那些齐楚浙宣党马仔一些压力,免得这些家伙得意忘形,开始挖皇帝的墙角。

显然每天早朝,大多的玩意,都是政治攻讦,今天的早朝也以攻讦成为开场。接下来倒是开始议论起正事了,沈潅向朱由校禀报了一番驿站改革的成效。

这几个月下来,内阁对驿站的改革一直在持续。从中央派遣了专员下基层监督,加上驿卒待遇的提高,还有惩罚措施的出台。全国几千个驿站的乱象迅速得到了改善,首先是‘快递’锐减。

除了官府的奏章,厂卫的情报,以及皇家资本的商品情报传递,民间商人被迅速排除在xx里加急业务之外。

同时规范了长途客运业务,并正式推出了寄件业务。此时推出的寄件业务,相当于后世的普通寄件,并非是快递级别。

“改革完成后仅一月有余,全国驿站收入就已超过支出,并盈余1万2000元。”沈潅汇报道。

“做得不错,但不能松懈。”朱由校满意得点了点头,驿站改革能这么快取得成效,却是让人感到满意。而驿站的盈利,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毕竟驿站系统在大明独此一份,而大明又是一个商品经济泛滥的大环境,这么好的资源无法产生盈利,简直说不过去。

“是,皇上。”

“对了,红薯推广执行得如何?”朱由校对沈潅问道。

“各省已经下发试种补贴,每亩补贴100文,一共推广种植200万亩,一共支出40万元。”沈潅汇报道。

“好,内阁要派人去地方核实。”朱由校花了40万元做红薯推广,补贴款能有多少到农民手上?谁也不知道,贪污是肯定免不了的。

但是贪污也无所谓,正好借题发挥,摘了他们的乌纱帽,不过这显然是不能明说的,朝堂上人多嘴杂,一说要严惩,下面的老虎、苍蝇很快就会收到消息。只说要核查,下面未必会当回事,以为可以糊弄了事。

但是红薯推广的面积,以及补贴款都写明了的,要核查还不容易?顶多多跑点腿,在红薯采收之前把数据核实出来就行了。

这次推广,基本上全国除了福建等红薯已经比较普及的省份外,其他省份每个州县都摊牌了推广指标。

全国所有州县,都将种上一点红薯。尽管200万亩看起来很多,然而分到各州县,也就是还不到一千亩的数量。

为了防止推广过程中,老百姓不理解而引发民变。因此实施试种补贴,同时官府不得强制要求农户种植红薯面积超过半亩。农户自发要多种也行,但不算入验收。内阁还给各州县的主政官员下发了种植红薯的插画农书,农书没有些得太繁琐,只有十几页而已,交代了一下种植的概要技术,免得下面的官员看得头昏脑热。

如此遍地开花之下,相信明年全国各地就有农民自发种植红薯了。而每个农户种植面积超过半亩不计入考评,则避免了地方官员粗暴推广下酿成民变。官府要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