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六八三章 止步(下)(2/4)



“陛下,那茂隆银矿地处边陲,土司交错,日后待征印结束,却不知此地可能安顿?”

皇帝随口道:“自会安顿。夷人不善煎、熔,采矿数万百姓皆为汉民,如何能不……”

话说到这,皇帝心里一下子明白过来了,心道原来这个坑在这埋着呢!

想明白了刘钰的切入点,皇帝忍不住摇头苦笑道:“朕每读先秦古籍,见百家士人游说时候,必要先讲故事。此赋比兴之真意乎?原来竟是在这,呵,好、好得很呐!”

刘钰忙道:“陛下,臣闻西洋某国之内阁秘书长曾言: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这茂隆银厂事,应该说早已注定,此即为普遍联系下的道法自然。”

“本朝历来缺铜,驱逐鞑虏恢复山河之后,休养生息,民生发展,各地都缺铜钱。”

“本来寻的是去日本买铜,奈何新井白石以‘骨、毛’之论,锁紧了银铜出口。”

“本朝不得已,入滇采滇铜以铸钱。而之所以非要铸钱,因为前朝、前前朝之教训,纸钞崩了,本朝不敢发纸钞。”

“是故虽滇地遥远,却亦不得不去采铜熔炼。”

谷“遂,二十年间,论熔炼、采矿、冶银铜之术,滇地人才最盛。”

“于是,才有乡民入土司地,于边境处开采茂隆银——若无朝廷缺铜铸钱开采滇矿,则如何能有七八万懂得挖矿冶炼的矿工,直接去那边采白银呢?而若日本一直出口铜且不加价,本朝又怎么会去云南采铜呢?而若前朝纸钞不曾崩,本朝以白银计税,只怕早就发行铜贯纸钞了。”

“矿工总不可能是一夜之间石头缝了蹦出的七八万人吧?”

这道理一说,也让皇帝不得不点头同意,心里嘀咕着这个西洋内阁秘书长说的话,心想倒的确如此。

又把刘钰的逻辑捋了一遍,心想这日本国禁铜出口,竟能导致缅甸边境之事?

倒真是闻所未闻之道理。可仔细一想,又似无错,若不然何必要去云南此等偏远之地开矿?真是被铜逼得没办法了,又担心前朝纸钞故事,不敢发纸钞。???.BiQuPai.Com

而这些年那里的矿场忽然一下子就爆发式地出现了几万汉民,如刘钰所说,采矿可不是个谁都能干的,这些人指定之前就是干采矿的,而且肯定还是云南地区的,否则跑不到那么远。

云南地区,现在是大顺的铜矿支柱,支撑了大顺百分之六十左右的铜,剩下的百分之二十多是靠迫使日本开关之后贸易得来的。

不但要铸钱,军改之后的铜需求更是巨大。尤其是海军,简直是一口吞木头、一口吞铜料。

如今缅甸边境地区的这个银矿,引得许多想要立功的人,跃跃欲试。

大顺可真是缺银缺铜缺的想哭,一个年产银十数万两的大银矿,又处在土司、缅甸等错综复杂之地。如今汉民日多,欲内附而抗土司,不少渴望军功的人直接跳起来支持。

不少军官夜里喝酒,说正愁找不到值得打的地方,这么大的银矿,可是值得的,这可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功勋?

这些皇帝都清楚,只是因为担心控制不好,尤其是边将擅自扩大战争规模,和缅甸的战争升级,到时候怕引起英国人的警觉和干涉,甚至英人出枪、缅甸出人,拖住大顺,这可就坏了大顺这边南下印度收税的大略了。

是以皇帝一直压着,要先把周边的真正敌人扫干净,回过头来在收拾身边的弱鸡。没有西洋人的枪炮,周边不值一提。

只是没想到刘钰能拿这个说事。

但皇帝想了一下,又觉得刚才刘钰问日后能否安稳的时候,自己脱口而出说肯定可以,可见自己内心也明白,汉民越多,越安稳。

哪怕矿上是最容易出乱子的地方,可比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