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七十四章 复辟的代价(下)(2/4)

。”

“这一仗打完,剩下的仗,都是些熬时间的仗了。本地治里派点兵围一围,孟买那边的关键不过就是劫船而已。都是些蛋疼的仗。倒是拉萨那边,倒的确要提前准备。”

“前几天我和那些被俘的英 官吃饭,听他们的意思,他们已经派人去那边走了一趟了。”

“确实太近了,也就从杭州到金陵那么远,还是早做准备。”

杜锋对于今后的几仗,并没有任何的紧迫感。

实际上仗打到这个份上,哪怕皇帝失心疯了,把宫廷里的一条哈巴狗儿派来当主将,只要参谋部的人按照操典死板地去打,也没什么区别了。

英国的印度分舰队已经被歼灭,至少两年之内,这边一条英 舰都不会出现的。BIqupai.c0m

没有军舰把握制海权,大顺之前一直和英国争夺的波斯、红海贸易,也就基本山可以把握在手里了。

奥斯曼那边的人,特别喜欢白色棉布,大顺和孟买之间的棉布金正,非常激烈。

现在好了,不用向以前一样还要维系个和平的表面。当初在亚琛英国又嘲笑大顺搞反海盗公约和反私掠船公约,是太监要查封青楼,现在也算是以此始以此终了。

而对杜锋个人而言,这一仗打完,再按部就班地把本地治里;孟买;如果朝廷选择一并向葡萄牙宣战、或者中法联合向葡萄牙外交施压没有奏效就顺便再打个果阿;如果丹麦也在欧洲战场站队普鲁士去打瑞典了,那就顺便再打个特兰奎巴,显然数人头和占地面积来算军功,封爵是够了。

当然,这个爵封的时候皇帝是否满意,此时已经和战功无关了。

战争是有目的的。

对大顺的资产阶级而言,这是一场侵略战争,把印度纳入市场和原材料基地和松苏资本主义体系的侵略战争。而且是标准的近代意义上的侵略殖民,因为涉及到生产关系的变革。

对大顺皇室而言,这是一场古典时代的征服战争,单纯以收税和进行某种程度的、并不涉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变革的古典征服战争。

能给杜锋封爵,且保证杜锋的子嗣以后出生就是人上人、拉近年轻时候在黑龙江相遇时候与刘钰出生差距的,自然是皇帝。

如果孟加拉能尽快给大顺每年提供……倒也不必苛求立刻一千多万两,哪怕达到每年能有个四五百万两的直接税收收益,皇帝封爵的时候也会封的特别爽快。

再加上皇帝又不是个纯粹的商人,只知道数银子,还要考虑地缘政治的问题。

比如雪山、西域、蒙古的宗教线。

比如缅甸、孟加拉、云南之间的土司线。

这些东西,做得好,封爵的时候自然加分。

因为即便都是因功封侯,这不是大顺开国的那种其实算是老战士的列侯,而是五等爵的侯,也还分流爵和世爵、还分子嗣要不要多蒙荫加封呢。

真要是拉萨这边搞得好、税收的漂亮,按照极端情况下的尼巴剌诸国封建其力皆去朝贡;孟加拉每年提供白银千万两、硝石若干、且提供驻印军队的日常补给等……那么,皇帝龙颜大悦之下,肯定会大手一挥,流爵改世爵、嫡长子外再蒙荫剩余的,那也非常正常。

故而说,在杜锋看来,军功是封爵的底线。

而打完仗之后的政治和统治,以及周边地缘问题的处理,凸显孟加拉的战略价值,才是封爵的加分项了。

因为仗打到这一步,后面的围堡战、孟买特兰奎巴苏拉特果阿的围困战,都不是加分项了。

孟加拉越有价值,无论是白银,还是地缘战略地位,越有价值,他这个爵的加分挂件也就越多。

这一点看透了,那肯定就要内心盘算一下后续的用兵数量、抽丁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