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八四九章 多歧路,今安在(八)(2/5)

后印度会成为棉布消费市场?你发烧了吧?

这是往大同贩煤、往海州贩盐、往东北贩大豆、往福建贩茶叶、往景德镇贩瓷器,但凡脑子稍微正常点,就会觉得不正常。

看似魔幻,实则不然。

破除思想钢印之后,必须要认清的现实,就是在1800年之前,印度的棉纺织业,吊打整个西欧。

看清这个现实之后,法国的选择未必就错。

英国东印度公司能在印度获利的原因,不是因为英国人多聪明,只是因为英国东印度公司有机会当买办。

而法国东印度公司,是真的欲当买办而不得,没钱,还整天赔钱——1765年之前,连瑞典东印度公司、丹麦东印度公司都赚钱,为什么法国东印度公司赔钱?

因为新教天主教?被大顺制裁丹麦,天主教比法国还虔诚。

因为重商主义自由贸易?瑞典东印度公司为了躲开本国的重商主义法令,之前整天烧账本,甚至为了做假账还自己搞沉了哥德堡号。

因为没有开拓精神?在刘钰给让法国学东虏贸易品之前,法国人自己搞出来专门的南美走私航线,就为了换南美白银来中国买货。

其实,因为法国的手工业基础,比丹麦瑞典都好,好的多。

而且法国的商业资产阶级是一群弱鸡,不敢公开发表《论放开关税大量进口东方棉布有利于全体法兰西人民》这样的高论,只敢发表《论贵族应该广泛参与对外贸易,提高进口关税,保障本国工业》这样的低论。

从这些问题来看,法国人选择在印度保持和平、通过忍辱负重战略忍让,获得和平,未必是错误的选择。

只不过,现实不是一厢情愿的。

我不想打仗,别人想打我,所以我忍让退步,别人就不打我了……就这种思维,给马超尔特扣个蠢猪大臣的帽子,也真是一点不冤。

杜锋作为大顺的锡兰都督,他个人,对杜普莱克斯的评价,又高又低。

说他高,是杜锋觉得,这人纵横术玩的真好,而且战略上基本对路:不管是率先想到在印度训练印度土兵、还是认为借着印度节度使纷争的乱局以少量精锐影响战事、亦或者琢磨着在印度收盐税土地税而不是做买卖、甚至于拉拢印度王公节度使直接参与政变获取战略优势……都很厉害。

说他低,则是因为,他一肚子战略,手底下就没有个战术天才,能帮着他完成战略。而且朝中无人支持,好容易盼来了海军舰队支援,嘴臭的两天就能和舰队司令闹掰。

战略上,今天德干节度使内斗政变,杜普莱克斯抓住机会入场得地二三县;明日支持海得拉巴士节度使,去争夺卡尔纳迪克节度使的头衔,又得一盟友;大后日扶植傀儡,得到回报成为了克利希娜河以南的副节度使名正言顺实行统治。

战术上,这帮盟友动辄15000大军,围攻个600人的城堡,打了两个月攻不下来;盟友动辄8000大军,被对面1500打崩。英国这边连近卫掷弹兵团的连队都开始往这边调了,法国的内阁还在琢磨着调回杜普莱克斯换取二十年和平……

谷蔩以至于,战略上一直赢赢赢,战术上一直输输输,最后弄了个平局。

但直到现在,战略上依旧占优,主动权其实还把握在法国人手里,只要给予一定的支持,搞事的主动权还在杜普莱克斯这边。

现在杜普莱克斯居然被法王召回了,而且据说命令是非常严厉的【如不听令,直接逮捕】。

这对琢磨着封侯的杜锋来说,简直是天下的喜事。

现在法国在印度的情况,全靠杜普莱克斯一个人在撑着,很多盟友关系,都是靠他来维持的。

或者说,他和他老婆。

杜普莱克斯为了和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