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八零七章 上国心态(五)(2/4)

程廷祚、孟松麓等人尝试儒学复古的乡约村社时候,所处的位置,又必不可少导致大量的泰州学派的儒生投身其中。

因为,泰州学派一脉觉得,和百姓接近、搞平民化,并不是什么丢人的事。

也只有他们,才肯真正扎根村社,与那些泥腿子接触,讲授儒家道德。

颜李学派,终究走的还是精英主义。

颜元的想法,是认为儒生的路走歪了,所以要搞分斋教育,把一个个儒生,都搞成六边形战士——懂学问、懂水利、会武术、懂兵法、知天文、懂地理——由他们引领百姓,发展经济、开展教化。

这和明末的大混乱时代,有直接关系。

按照颜元的设想,如果顾炎武说的六十万生员,各个都是颜李学派试图树立的那种形象。

即不是六十万废物蠹虫,而是六十万会武术、懂兵法、懂水利、知天文、懂算数、会稼穑、服从指挥、绝对听从师长的生员,做到【人皆兵、官皆将】,做到“先生有命,弟子赴汤蹈火而从之”,每个儒生都是合格的君子,明末那点事还叫事?

目的还是培养几十万有能力、有技术、有道德、有学问、能打仗、会种田,上马能直捣黄龙、下马能治水均田的儒家精英。

那么,他们认为,若真要办成了,再把土地问题解决了,理论构建完成了,天下根本就不再可能出现明末那种差点神州陆沉的情况。

而泰州学派的创始人王艮生存的年代,东虏还是大明忠臣呢,压根没有什么太大的外部威胁。

谷反倒是内部,死气沉沉。

王艮在拜师王阳明之前是干啥的……一个盐丁出身的,出去“做了几年生意”就“家道日裕”了。干的啥买卖,也就不必说了。

私盐贩子出身,对于内部那种暮气沉沉、封建枷锁、等级制度,肯定是相当不满的。

他由心学衍生出的“淮南格物论”,说的是什么?

说的是,天道存在,那么,普通百姓、愚夫愚妇的吃饭穿衣、 需求,这就是天道。

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关键是【凡有异者,皆为异端】。

玄而又玄的那些东西,百姓不知、不行,这就明着这些玄而又玄的高深理论,都是异端。

于愚夫愚妇相同的,是谓同德;于愚夫愚妇相异的,是谓异端。

甚至直接说“六经皆我之注脚”。

还有“庶人非下、侯王非高”。

这是一套标准的为小生产者、工商业者、小商人小资产者服务的意识形态理论。

发源于日渐发达的商品经济、明中晚期对封建人身控制的放松、小生产者私营手工业逐渐发展的现实情况。

而他是盐贩子出身,理论基础不够扎实,所以漏洞太多,很快就被大儒批的体无完肤,认为这套东西简直是骇人听闻的异端邪说。

也正是因为他是盐贩子出身,理论基础不够扎实,所以在传道的过程中,反而比较善于用一些平民百姓听得懂的宣传方式,歌谣、唱诗,讲故事,偶尔再讲个“神迹”,梦中托天而救世等等,影响极大。

而泰州学派的另一位,何心隐,则是组织了聚和会。这不是东林党那种松散的地域或者说党争冠名的党,而是真正有政治理念。

虽然是空想的,但也是有政治理念并且做了尝试去搞乡村自治、甚至有可能准备武装抗苛捐杂税的。

到李贽那,思想更是直接放飞,被儒学主流评价为“人妖”、“异端之尤”、“妖怪之物”了。

泰州学派,出了名的“以狂闻名”。

但其实颜李学派这群人,也狂的一批。比如王源年轻时候就是个愤青,得谁喷谁,李塨直接说:“你我之辈,当与尧舜周孔衡长短,何故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