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0322章 偶有所梦(3/4)

说起来,为黄金和铜制定兑换比例一事,算是刘弘早就想做的经济举措了。

——没办法,此时的汉室,就连大概的金铜兑换比例都没有!

出于‘备做丧葬之用’的考虑,在民间,也很少有人愿意拿黄金,去兑换别人的铜钱。

但对于一个政权的金融建设而言,贵重金属被赋予具体的货币价值,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很简单的道理:要想学后世的鹰国玩儿金本位,那首先要给出一个标准——一盎司黄金,等于多少美金?

也只有具体的货币价值,才能让贵重金属具有确切的金融价值,而不再是‘很贵,但不知道有多贵’的模糊价值。

金本位作为后世经验证明其正确性的金融举措,是刘弘必然要推动的。

虽然这一步还很遥远,汉室的黄金储量根本无法满足,但刘弘也要慢慢开始做准备。

为金-铜构建出一个官方的兑换比例标准,就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环。

但刘弘这么早放出‘金-铜兑换比例’的口子,主要原因,还是被逼无奈···

自去年九月,关中的秋收工作开始,直到冬十二月末,关中粮食的收购工作完成,少府连抠搜带铸钱,几乎把少府所有的铜储量消耗掉,也才拿出了一百五十万钱。

为了凑够这一百五十万钱,少府甚至从长安的公卿贵族,乃至于子钱商人那里,‘务必自愿’借来了一大批铜!

可以说,整个长安城的铜储备,都被少府用在了粮食保护价政策的启动之上。

但少府拼死拼活拿出的一百五十万万钱,却根本无法满足今年,粮食保护价所需要的资金储备···

为了顺利完成秋收粟米的收购工作,刘弘花费了足足五万金,才用换来的铜钱,让少府勉强将关中去年的粟米吃了进去。

而接下来的宿麦收获,少府将再次面临二百万万钱以上的资金缺口!

要想顺利的将宿麦划入粮食保护价政策之内,并达成粮食保护价‘高调起步’的宏愿,刘弘还需要将近二十万金,才能换来足够少府使用的铜钱。

二十万万金?

——就连那五万万金,刘弘都给勋贵打了将近三万五千金的欠条!

再打二十万万金的欠条,那刘弘,可就真和拿鹿皮当钱的猪,没啥两样了···

好在秋收收上来的粟米,已经缓满的被少府售出;经过过去四个月在关中的粟米出售,少府前期投入的两百万万钱,已经有六十万万以上资金回笼。

剩下的一百四十多万万,刘弘也已经有了大概的解决方式。

——关中推行了粮食保护价政策,可关东没有啊!

即便是如今,长安粟米石价九十钱的时节,关东的粟米价格,也依旧维持在一百五十钱到二百钱之间,居高不下!

只要刘弘狠狠心,把关中多出来的粮食送出函谷,只需要送一万万石出去,收回来的钱,就足以支撑少府完成接下来的宿麦收购工作。

至于从关中运量到关东,会不会让关中人不满,以及关中-关东巨大的粮价差异,会不会让关东百姓不满,则都全然不在刘弘的考虑范围内。

——早在战国后期,七国依旧各自为政,互相明争暗斗之时,掌握关中、巴蜀的秦,就已经隐隐成为‘天下粮仓’了。

燕、齐这种重度依赖秦国粮食进口的国家不说,就连与秦世代结仇的赵国,都无法制止商人从秦国走私粮食。

为了能吃饱不肚子,少交一点税赋,列国百姓更是不知道有多少人抛家舍业,背井离乡,前往秦国扎根。

到秦统一天下之时,天下人更是极其自然的接受了‘天下粮米半出关中’的事实。

——作为关中-关东粮食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