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四百九十二章 古惑仔(2/3)

正想着金盆洗手,已经在发哥的电影《监狱风云》里演了盲蛇,其他一些小角色能找到原版的最好,找不到的也就只能换人了。

这部电影上映三天,票房直接攀上500万港币,这在80年代的香江影坛虽然不是最好的,但是也可以称作现象了。

电影的主要演员也一夜之间从默默无闻成为了无数香江年轻人追捧的超级明星,就连在里面出演配角的吴镇宇(拍完电影就改名了),都一炮而红,他嘶哑的声音邪恶又不失性感,国语版的配音只得其表不得其神,易青前世看过港版的,那表演简直神了。

随着电影热映,争议也随之而来,很多媒体开始抨击《古惑仔》这部电影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就连金大侠的《明报》都做出评论,认为这部电影会教坏小孩子。

毕竟在早年娱乐相对相对比较贫乏的岁月,正处于叛逆期的青少年还没有建立起各自的社会阅历和独立思考能力,《古惑仔》这样的电影的确会对他们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

虽然上映才三天,可据说已经有年轻人开始模仿里面的角色的言行,为什么青少年会模仿,主要是因为电影讲述内容,刚好符合年少轻狂的他们,里面血气方刚用后世的流行语来表达就是“一言不合就是干”。

还有更严重的是为现在社会上一些游手好闲的青年,因为所谓的仗义,兄弟情,到处惹是生非更树立了某种榜样,带动一种混社会风潮,《古惑仔》因此背上骂名,倒也不冤枉。

易青前世自然也看过这个系列的电影,事实上《古惑仔》几乎可以说是每个80后的男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绕不过的词。

当时可能会有人不知道郑一健是谁,但是铜锣湾扛把子陈浩南的名字,几乎每个男孩子都耳熟能详,这部在地下录像厅流传开来的港片不知不觉的就红遍了大江南北。

从1995年的《人在江湖》到2000年的《胜者为王》,无论是5岁还是15岁,在刚刚开始睁眼认识世界的时候,在叛逆寻求自由的时候,看到这一帮义字当头,快意恩仇的少年,有什么办法能阻止肾上腺激素的喷发呢?

虽然基本上没有家长会同意这句话,但是“没看过《古惑仔》的人生是不完整的”这种说法在当时并不是没有根据的。

其实易青并不完全赞同有些人认为的《古惑仔》是“反英雄”的典型,因为它所传达的依然是正统的价值观念,有争议的只是他们的生活态度和剧中的身份。

很多人都把误导青少年说成是《古惑仔》最大的罪名,其实,完全不必要这么紧张。

说起来,《古惑仔》也只是一部黑.帮题材的娱乐片而已。

从这种角度来看,《古惑仔》的情节主线和《教父》也有一点相似,都是少年在黑.帮的成长,从一个纯良的少年成为一个叱咤风云的领袖,从一个只懂得打打杀杀的愣头青变成投身于政治权术的生意人。

不同的是,迈克尔.科里昂从一开始就有家人捧他上位,而陈浩南和山鸡却是从最底层一步一步爬上位的,这个意义上来看,甚至是《古惑仔》更有典型性。

当然,就影片本身的质量、深度和完整性来讲,《古惑仔》远不能和影史最伟大的电影相提并论。但是仅从香江影史来看,《古惑仔》一定是重要一环。

前世很多人认为,是《无间道》改变了香江黑.帮电影的生产方式,开启了香江电影的新时代,然后再由杜其峰将其推上巅峰,并卷起黑.帮电影的新热潮。

但是在易青看来,香江黑.帮片的改变从《古惑仔》就已开始,甚至可以说已经完成。

在《古惑仔》之前,提起香江黑.帮片,人们的脑海中只能浮现出一个名字——周闰发,甚至可以更准确的说成是小马哥,墨镜、双枪、扑棱棱鸽子飞起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