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四章 重生第一步,艰难脚下路(2/3)

平,开始和朝廷对峙,双方的主要兵力在东西二线。东线,以长江为界,胡国驻扎在徐州,朝廷坚守在寿春,因为有长江天险在,双方虽是重兵,但不是精锐,也很少有战事。西线,胡国屯兵于汉中,朝廷布防在成都,双方在梓潼,下牟一带交战无数,互有胜负。那边才是战事的重点。”

说到这里,李老爷手指有些颤抖的指向了地图上的襄阳郡,叹了口气,说道,“我本以为,襄阳郡虽是前线,但是地处两国中间位置,朝廷和胡国在东西线对峙的时候,不应该还有战事。没想到那奸相贾世道目光短浅,上书朝廷,在东线撤桥撤船,以保临城的安危,这样胡国是很难打过来,但是坚守在寿春的二十万大军,也无法威胁到徐州,这个笨蛋!南奸!”说到此处,李老爷恨恨的敲打着桌子。

他越来越激动,脸上有些狰狞的继续说,“贾世道,这个奸贼,做了蠢事不说,在胡国从徐州调兵,先后占领了汝南,新野,上庸,对襄阳郡完成了合围之后,居然让皇帝不要增兵,说什么这只是敌人的声东击西之计,胡国要想南下,必须过长江天险。可这长江天险,又不是非要从寿春过,等胡国灭了襄阳,从江陵,江夏也可突破。”

“这还没完!贾世道又以安全为由,将襄阳通往江陵,江夏的桥梁,船只全部毁坏,让襄阳郡孤零零的留在长江以北,谁都知道,前些年洪涝,襄阳郡歉收,没了交通,朝廷就不能援助粮食,如此一来,即便我的兵能一直挡住胡骑,可又能上哪里去弄粮食!”

李老爷说到伤心处,眼角挂上了泪花,“长生,你别怪我,我是实在没办法,李家所有的族人都跟我来到襄阳郡,我不能眼睁睁的看他们送死,所以,我就降了,贾世道没成南奸,我却成了天下最大的南奸。”说到最后,已有哭泣之声。

“没事,父亲,活着最重要!”汴梁安慰李老爷,醉过方知情浓,死后才知命重,对他这位经历过生死之人,没有什么是看不开的,唯有活着。

恰好,李老爷也是这么一个人,当年在海边失足的时候,他经历了生死,所以他能抛弃世俗礼仪,和美人鱼生子,他也能不顾天下人的唾骂,悍然降胡。

当他下这个决定的时候,李家没人赞同,但是,他是家族老大,他还是襄阳郡老大。

如果说他心里有对不起的人,就只有他那在临城如日中天的儿子,李长生。

听了儿子的安慰,李老爷很开心,他放下了心结,继续说道,“是的,活着很重要,既然活着,就要活的好好的!”

说着,他的手又指向了襄阳郡。他接着说,“胡国接受了我们的投降,三万士兵他们接管了两万,留了一万负责城内的治安,这是因为比起寿春,江陵和江夏的江面更宽,水流更急,更难过江。既然朝廷放弃了襄阳郡,他们也没必要在这里屯兵,他们想的只是让襄阳的士兵去渡江攻打,来加大朝廷在对岸的压力,而他们则从徐州向寿春突破。”

分析完当前形势,李老爷接着说,“为父有三个想法,你来参详一下。”说着,他将手指向成都,“第一,就是我收拢兵力,快速的通过上庸,切入成都,以我们的这些兵力,想在上庸抗击汉中之敌,那是绝无可能,但只是路过上庸,问题不大,至于为什么选择成都,是因为成都势大,朝廷不会怀疑我们的诚意,如果选择江陵或江夏,就会有攻城之嫌,再有奸相贾世道在宫中,归顺只能沦为笑谈。”

李老爷说着又叹了口气,不管如何,他总是南朝人,如果有的选择,回南朝绝对是第一选择,虽说此次回去,必然会受到朝廷嫌弃,这身官服是做到头了,但是凭借着儿子在南朝的地位,想必也不会遭受太大的迫害,就算奸相贾世道也不敢给他们李家加上莫须有的罪名。

唯一需要担心的是,长生的这次出逃,路上不知结下了多少仇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