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24鹞子(四)(3/3)

名望者将王来兴围了个水泄不通,叫苦连天。覃奇功赶到现场,见事态难平,权衡利弊后无奈承诺,五日内将三万徒附迁至别处。豪绅们得了这个承诺,方才带人离去。

可火烧眉毛顾眼前,为了灭火,承诺是许下了,这三万徒附却将何去何从?覃奇功脑袋一时间大了数十倍,王来兴则提出可以将他们全迁去范河城。

赵当世建立范河城之初,便不是单纯为了营造一座军事堡垒,同样希望以范河城之地利,吸引百姓围绕城池发展农商,积蓄香火。只是因时日尚短,未见成效,但城外那连袤数里的屋舍并非摆设,而是切切实实是为往后设想中的定居者设计的。有这三万人填充范河城,虽说现在全都一贫如洗,但人人都有双拳两脚,范河城周遭无主荒地伏延数百里,皆是上好耕地,只要加以鞭策引导,生产问题也迎刃而解,再杜绝坐吃山空的现象,这三万人反哺赵营的场面指日可待。

说归说,这毕竟是件大事,没有赵当世点头,王来兴与覃奇功不敢擅自决断。孙为政求见赵当世,正为请示赵当世对此的意见。

赵当世既收了徒附,对后事也早有考虑,只是困于前番入山作战,没来得及知会覃奇功等人。他的打算其实与王来兴的提议一致,范河城地多民少,是最佳定居点。此外,他当即在军营中草拟文件,以书面形式正式将中枢与地方的职务区分开。

中枢者,目前而言,为兵马都统院、承宣知政院及统权点检院。地方,原只有枣阳县城一处,但范河城要管理数万之众,以军队兼职不现实。是以设提领为地方一把手,总揽地方政务,覃奇功即为枣阳县方面提领,孙为政为副提领。转原王来兴副手参谋屯田营田诸事水丘谈为范河城方面提领,调李万庆为副提领。提领系统仍属承宣知政院管辖,提领皆兼知政、副提领兼副知政。

孙为政带着盖有赵当世公私诸印的信件离去后,赵当世随即起身,赶赴马窑山。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