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三四六章 锦帆纷来如飞雪(2/4)

却是蓝底绿纹,隔得远,方知行不知道那上面是什么图案,问了一个水手,才知道那便是香樟旗。

对于大多流求出来的水手来说,香樟旗意味着什么,众人都是一清二楚的:大宋天子御驾在此。

从水手口中得知,天子竟然亲临港口来接他们,便是方知行这种旅倦思乡的人,也觉得热血翻涌:这可是出征军士打了大胜仗才会有的事情!

“诸位,少不得勋章了,现在大伙都发了笔财,又得了勋章,可谓富贵双全,大喜,大喜啊!”

船长也是这支舰队舰长的林夕也来到了水手当中,他此时没有大宋水军都督的那种威严,而是满脸喜滋滋的神情。听得他的话语,无论是水手还是普通船员,都开始相互道贺,颇有些即将衣锦还乡的激动。

又过了半个多小时,船终于靠上了岸,所有人都看到码头上铺着的红毯当中,站着一个笑吟吟的人物,他头戴珠冠,身着龙袍,正是大宋天子赵与莒。

文瞳在高处看着这一幕,他早就准备好了,立刻命两个随从打开那口箱子,将三脚支架架了起来,然后又将一个小木盒放在支架上,一根管状的东西从木盒中伸了出来。

吴文英也紧紧盯着站在船前的赵与莒,看着大宋帝国最高的统治者,他心里却在想锒铛入狱的邓若水与赵景云。

做了这惊天动地的大事……邓若水与赵景云会有救么?

那管状的东西对准了赵与莒。

两个近卫军发觉楼顶上的不对,快步爬了上来,一个厉声喝道:“你们这是在做什么!”

文瞳没有理采他们,他全神贯注,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赵与莒身上,随着赵与莒的步伐,他微微调整着那管状物的角度。

吴文英被近卫军的喝斥惊动,慌忙迎上去,脸上赔着笑,拿出特别证件:“奉命在此做件大事。”

近卫军中的一个接过他的证件,确认是朝廷特颁的,又狐疑地看着文瞳一眼:“那东西是什么?”

吴文英面上闪过一丝异样,好一会儿,也没有回答他的问题。

就在这时,文瞳已经寻着了最好的时机,舰队都督林夕从船板上登岸,向赵与莒行礼,而赵与莒则笑着向他伸出手。

“就是这时了!”他在心中大叫,然后一按。

“砰”的一声响,火光腾起,那两个近卫军愣了,足足过了三秒,这才反应过来,猛地扑向文瞳,将他整个人都扭住。

“你们干什么?”文瞳这时才有余心理会他们,厉声喝道。

“刺客!”两个近卫军心中甚为懊恼,竟然放着刺客在他们眼皮底下行刺皇帝,这不仅仅是不容宽赦的大罪,也是他们的奇耻大辱!

再看向天子处,赵与莒已经紧紧抓住了林夕的手,林夕则刚弯腰鞠躬完后站直身躯。

“卿来得真巧,也真好!”赵与莒畅快地大笑道。

“臣不胜惶恐,此次东胜洲之行,幸不辱使命!”林夕脸上浮起自豪的笑容来。

他所带领的舰队没有从北航道,而是取道南线,经过南洋、新洲、东大洋中的群岛,然后抵达东胜洲,正是逆林夕第一次从东胜洲回来时的方向。他们的船都是经过特制的风帆蒸汽两用船,虽然载量上为此有所牺牲,但此行的主要目的还是确认航道的安全性,随船携带的货物在其次,所以这个问题并不在考虑之中。

这次东胜洲之行,是大宋组织的第二次远洋航行,随着秋爽的《东游记》流行,那个盛产黄金与奇珍异果的东胜洲,成了不少富有冒险精神的宋人所向往的所在。赵与莒亲政之后,民间先后组织了不下五次东行,希望能找到那大片的土地和其中的黄金,结果都失败了。炎黄九年的时候,为了让国库更加富庶,在解决了蒙元这个大敌,赵与莒便将注意力又投到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