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二九二章 国势飘摇雨打萍(2/4)

雷叹息了一声,才是两年时间,他便从一个风华正茂的英武君王进入中年,他用力揉着自己的额头,驱逐因为忧心如焚而导致的头痛感,过了会儿才道:“国库之中还有钱么?”

“暂时没有,只等与高丽商人的贸易了。”李锐苦笑道。

所谓的高丽商人,拖雷和李锐都知道,那其实是宋国商人假冒的。这群胆大妄为的宋国商人,借着高丽在蒙元与大宋之间进行走私,将宋国的奢侈品卖给蒙元,再从蒙元换走皮毛、药材,去年开始还增加了巨木这一项。为此拖雷再度北伐,征服了辽阳以前的大森林,迫使在森林中游猎的女真等诸族伐木下山。

整个蒙元的国库,靠的就是两笔收入:李全的屯田与李锐主持的商路。若是勤俭些的话,倒也可以过下去,但是宋人却不让蒙元能好生过下去,隔三岔武,宋人的两个河东河北两军区的部队便会骚扰燕云。逼得燕云的农耕放牧全部停止,蒙元将燕云各族数十万人又迁至辽阳、辽东,又不得不增加边境的火炮数量,将国库一点节余尽数花费在与大宋的军备竞赛之中。

这就使得拖雷的口袋里始终空空如也,甚至到了宋国来的走私商人往来一日,他的百官便没有薪俸的地步。李锐已经算是会理财的,但仍然因此被蒙古贵人指责斥骂,李锐曾为此告过两个月的病假,将事情尽数委与他人,结果蒙元贵戚很快发觉,他们接手的是一团乱麻,除了李锐本人,谁都无法整理出头绪来。

“李卿,你那推广汉字宋语之事……能否先缓缓,将那钱……”

“陛下,万万不可!”

听得拖雷要打这笔钱的主意,李锐立刻变了颜色,原先的恭顺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满脸固执:“此例不可开,今日陛下为它事挪用这笔钱钞,明日别的贵戚便也会找上门来。陛下当知这学业汉字宋语之重要,臣已经将其开支压得最低,实在不能再裁减了!”

拖雷看了看李锐,颓然坐入椅中,又叹了口气。

对于这个年轻的汉臣,拖雷是十分满意的,自从投奔过来之后,做事兢兢业业,比其余汉臣都多了份英气,而比蒙人又多了他们没有文雅之风。他学识广博,而且都很实用,又善于理财制造,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实干型人才。但他有件事太过固执,便是推广汉化之上不遗余力,上次他告病,便是因为贵戚动了那用于推广汉化的钱钞。

经过台庄和郑渠的两次大败,蒙古贵戚也意识到,如果不能追上宋人的脚步,那么他们不仅守不住燕云,便是辽阳、辽东之地,也迟早会为汉人所有。而要追上宋人,就必须接受汉化,跟着拖雷的蒙古贵人,象孛鲁等,又都是较为年轻进取的,故此在接受汉化的意见上极为一致,只不过他们终究是缺乏长远眼光与理智思维习惯的游牧强盗,有时事急起来,便会将此事抛到一边,先满足眼前的口舌物欲。

“做什么都没钱……朕这个皇帝,当得也太憋闷了些。南朝的那个皇帝,为何就如此有钱?”拖雷想想又有些不甘心:“南朝的火枪,仿制进度如何了?”

郑渠之败后,有关宋人的新武器传闻便随着溃兵传回了蒙元,最初蒙元称之为“手执火炮”,后来在宋人的报纸上看到,这种武器被称为“火枪”,于是改称火枪,而且立刻开始了仿制过程。只不过当时连火炮的仿制还没有把握,何况是这火枪,直到今年,仿佛制火枪才被拖雷排进日程。

“陛下,此事不易,只有我大元有了工业基础,才可仿造出来,而在此之前,我们先得使用宋人如今通行的度量……”

无论拖雷是否喜欢,李锐给他的答案总是这样让他失望,在半个钟点之后,应付拖雷各种问题而有些疲倦的李锐出了门,他回头望了拖雷的屋子一眼,虽然拖雷称帝,在黄龙府原先金国宫殿的基础上也扩建了宫室,但大体上讲,他是一个英武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