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五十九章 万丈高台起垒土(2/4)

财是最后一个赶到窑场的,因为这是淡水第一窑砖的缘故,有事没事的人都聚拢过来。土人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只是见宋人围着,便也跟在此处。方有财也不赶他们走,若是砖出来了,他们都是些极好的劳力。

一个老窑工用手按住窑门,推测其中热度,觉得差不多了,便点头道:“开吧!”

立刻有人用榔头、镐子将窑工敲开,才挖出一个小沿,里面腾地冒出的热气,炙得那人须眉尽焦,哇哇叫着退了开来。方有财先是一惊,察看发觉他并未受伤,这才放下心,骂了句冒失鬼之后,命其余人继续。

这是一窑红砖,大宋之时,红砖极少,一般烧出的都是青砖,故此,那些窑工都啧啧称奇,他们都是内行,这些日子又在窑里摸爬,很轻易便能估算出,这种“八卦窑”比起老式砖窑出砖要多、快,不过所耗的柴火、人力也是极大的。有心思活络的,便想自家回到大宋之后,也如此一般建个砖窑来。

这口窑第一次出砖便有五千余块,若是装满了,一窑出个两三万块不成问题。方有财吸了口气,大郎准备建上三座窑场,莫非是想用此来砌城墙?

这些砖还有余热,便被装上板车,拖到另一个砖窑处,两个窑工带着人,开始建第二座砖窑。而另外三个则轮流在建成的窑上值守,继续烧砖。有现成的模子,还有义学少年耐心教导,那些土人女子很快学会了制造泥砖,虽说还不是很熟悉,但每日造出三千余块泥砖不成问题。这些造好的泥砖被放在太阳下爆晒风干,若是下雨,则用木板盖上防止淋坏。风干之后,才会被送入窑中,烧制成一块块红砖。

在三座窑都建好后,窑场出的砖又被送往码头,利用黄泥为粘合,在码头上砌起了平台,将一些原先用木板搭建的部位取代。

就在这个时候,“致远号”再度来到淡水,同来的还有江南制造局新造出的第二艘海船“经远号”。

随船而来的是三十个义学少年,李云睿、陈任、陈子诚等都在其中,他们要将原先在此的义学少年替换回去,明里面,赵与莒的理由是想念他们了,实际上,这却是控制这些少年的一种手段。致远号与经远号计划在淡水停泊五天,一来是要下货,二来则是给这些义学少年有交接熟悉的时间。

同船抵达的还有十五头牛、十二户庄户。方有财见到这些庄户时便是一惊,这些庄户中只有一家是他熟悉的,其余都不认识,他忍不住拉着随船而来的赵子曰的手抱怨道:“子曰,大郎怎的让外人来岛上了,外人口风不紧,若是叫人知晓了这岛上有如此大的地方,都跑来抢占,当如何是好?”

“你倒是忠心。”赵子曰似笑非笑地说了他一句:“你想得到的,大郎如何想不到?赵恩一家子来,便是管着这十一户庄户的,咱们不能总是用船运米面来,得在淡水辟地种粮才对。大郎上回让你烧的荒地烧过没有?”

“烧过,烧过!”方有财忙不迭地道:“好大一片,足有好几千亩。”

“你老方这些年来做事倒是越发的牢靠了,这是大郎给你的书信。”听得方有财这样说,赵子曰笑着夸了一句,又递过一封信来。

方有财接过信,看着信封上“方管事”三个字便笑了,这三个字他是认得的,这些年跟着义学少年在一起,便是再蠢,也能认得几百个字了。不过要读赵与莒的书信还有些困难,因此他将信拆了之后又交给赵子曰:“我识得几个字你都是知道的,还是念与我听吧。”

赵子曰也不推辞,将信摊开念给方有财听。赵与莒信中少不得一些关切问候,要方有财小心湿气,常叫秋爽为他把脉。然后才是说起庄户安排,自郁樟山庄来的赵恩一家子,便是这些庄户的头目,也被升了执事,要方有财先用砖给他们这十二户人家盖好屋子。

“赵恩自是不必说了,家中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