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二百章 残暴的旭烈兀(2/4)

白,就是希望李隽同意,李隽却缓缓地摇了摇头,道:“这事肯定行不通。原因有两个:一是长城内外人口稀少,旭烈兀万里行军,后勤必然不充分,要到人口稠密之地去补给,他不会与你在长城上耗。二是旭烈兀纵然残暴,可他也是一员不可多得的良将,他肯定知道他最紧要的事务就是渡过黄河,与忽必烈会合,与我们在中原决战。所以,他无论如何会尽全力南渡黄河。”

不要说旭烈兀,就是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要是处在旭烈兀的情况下都会如李隽所说去做,这道理非常明显,张世杰他们不得不改变看法,道:“皇上圣明!”

李隽接着道:“相比之下,要郑静和封锁黄河一事,倒不失为上策。”叹了一口气,道:“只可惜朝廷的实力有限,华北一带的百姓要遭殃了。”顿了顿,道:“可以要我们的特工人员在这一带放出谣言,就说蒙古人要来屠城了,要老百姓赶快逃。”

“皇上仁德!”杜大用他们称赞李隽的仁慈,心里却是在哭泣,因为南宋除了采取这种无奈之举外,再也没有办法了。屋里的气氛变得异常沉闷。

李隽轻叹一声,走到地图前,看了一阵地图,道:“除了命令郑静和封锁黄河以外,我们也不能坐等,而是要主动出击,对中原的蒙古军队下手,尽早歼灭之,以便尽对付旭烈兀。”

杜大用他们很是明白,李隽还有一句话没有说出来,那就是“华北的老百姓就可以少受些罪”,高达率先发言,道:“皇上,臣以为,南线的鞑子已经陷入我们的重围了,我们就先把南线的鞑子吃掉再说。”

张世杰沉思了一下,不同意高达的看法,道:“皇上,臣以为就目前情势来,还是集中优势兵力消灭东线之敌是正理。为了围歼赵良淳,鞑子下足了血本,投入了三卫禁军,怯薛兵团的大部,既然来了,就不让他缩回去,趁此良机歼灭之为宜。”

杜大用点头道:“皇上,臣赞同张将军的看法。还有一点,就是朱瑞祥将军指挥的炮兵已经部署在东线,东线的火力足够,歼灭东线之敌相对而言比较容易。要是忽必烈损失了三卫禁军,怯薛兵团的大部,其实力将会大为降低,这就好比一支锋利的长矛,要是没有了矛尖,也就不再犀利了。另外,还可以起到震慑敌人的目的,后面的仗就好打多了。”

欧军行请命道:“皇上,为了不让东线的鞑子逃走,臣愿率一支骑兵驰援东线,还请皇上允准。”

“歼灭东线之敌的确是我们目前最好的选择。”李隽赞同他们的说法,道:“先收拾东线,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极大地削弱了忽必烈的实力。黄河很长,可以渡河的地点很多,要是旭烈兀出其不意地渡过黄河的话,到时由于五卫禁军和怯薛兵团大部补歼,即使他们合兵一处,实力也是大打折扣。”

高达想了一下,道:“皇上,臣以为旭烈兀要想渡过黄河,除非他长出翅膀,飞过来。”南宋海军非常强大,要想从南宋海军眼皮底下渡过黄河,真的是难如登天。他的话,立即得到张世杰和欧军行的赞同。

杜大用皱着眉头,道:“皇上的担心并非多余,而是很在理。旭烈兀要是不能南渡黄河,他可以改走西线,从祁山南下,沿黄河南岸东进,依然可以到达中原。”

象旭烈兀这样的军事家,无论多么艰险,有多少困难,即使是千山万水,为了达到目的,他也会为之努力,这并非是无稽之谈。

他的话无异于晴天霹雳,高达的嘴一下子张得老大,过了一会才道:“要是这样的话,我们是该先吃掉中原的鞑子才是正理。”

“当然,还要道长做好在黄河南岸阻击旭烈兀的准备。”李隽补充一句,道:“我和欧将军率领骑兵驰援东线,以便尽快结束东线战事。这里的事情就交给你们了。”

“今天把你们找来,是因为我们又有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