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百六十章 新事新气象(上)(3/4)

无刻不在盼望李隽早日回到临安。要知道,临安虽然没有前线那样危险,苦差事还是不少,要是李隽在临安,一切自有策出无方的李隽拿主意,那该多好。

可以说,文天祥一语说到李庭芝他们心里去了,无不是点头赞同,一副此言大获吾心之模样。

文天祥是气节名臣,砍他的头容易,要他低头难,他还是一个谨守礼法的人,要他说出这样富有真情的话更难,李隽是听在耳里,激动在心头,道:“这叫什么?这叫君臣相得。只我们一起努力,必将开创出一个美好的明天!”

古人把君臣关系好说成“君臣相得”,在历史上当得起这四个字的不多。象李隽和李庭芝他们的关系好象亲人一般,的确是当得起这四个字,李隽此言可圈可点。

李庭芝点头道:“这都是皇上圣明。臣等幸事,得附骥尾,得遇皇上。臣等自当尽心竭力,效犬马之资。”

“祥甫言重了。朝廷能有今日之局,是你们的功劳,要是没有你们的努力,就是累死我也不可能有什么成就。”李隽知道他是代表廖胜功他们说的,笑道:“这次出去,我很是开心,大有收获。”

文天祥站起身道:“皇上一出光复四川,汉中,关中之地,皇上武功远迈太祖,臣佩服。”文天祥忠直之人,错就是错,对就是对,对谁都一个样,要他说出这样钦佩的话真的是很难,真的是当得上一字之褒荣于华衮。

他说的是大实话,李隽只用了半年多点时间就收复了这三处重地,更难得的是在进军关中一役,是以少胜多,以弱击强,以不到两万人的军队横扫了关中,打败了郭侃十万大军,可以说这是一个奇迹。宋太祖是个马上皇帝,也没有这样的武功。

“皇上圣明,臣等佩服!”廖胜功他们也站起来,以敬仰的语气说道。

文天祥忠直之士,李庭芝才情非凡,廖胜功冷静沉着,是个优秀的战略家,杜大用极具战略头脑,陆秀夫质直,都不是轻易服人的杰出之人,他们如此盛赞,足以让任何人高兴。然而,李隽并无喜悦,招呼他们坐下来,道:“履善,你就不要拍马屁了。说实在的,你们如此盛赞,我是听在耳里,不舒服在心头,让我汗颜无地。

“四川,汉中之地的收复,一点悬念也没有,我军占有优势,不仅仅是兵力优势,还有火炮优势,要是连四川和汉中都收不回来,就太窝囊了。

“至于关中一役,说实在的,我一想起来心里就很不是滋味,这是险胜。不是我们打得不好,而是我们的组织工作很成问题。当然,问题在我,是我有点乐观了,把翻越秦岭的困难估计得太低,才造成后续部队不能按时赶到,才会有以少击多的事情。

“对于这事,我们应该好好总结总结,认真吸取经验教训,决不能在北伐中原时再出现这种情况。”

诚如李隽所言,进军关中一役有点冒进,把秦岭带来的困难估计过低了。当年蒙哥从六盘山到四川,一共用了两个月时间,这是很好的先例,可以引以为戒。宋军进军关中,的确是有点贪功了,组织工作上出了一些问题,导致后续部他不能及时赶到,无法给李隽以有力的支援。

这一仗能够打赢,能够创造奇迹,主要原因在于李隽的应变得法,和他积累的现代文明派上了用场,要不然还真难以对付郭侃大军。

一个帝王能够自责如此,在历史上并非没有,却不多,汉武大帝晚年的《弃轮台诏》算一个,那也是因为“天下户口减半”,国力日弱,不得不改弦易辙。而现在的南宋正好相反,蒸蒸日上,前途美好,李隽主动承担责任,自责甚深,实在是上人感佩。

李庭芝他们一齐站起来,很是激动地道:“皇上!”后面的话已经激动得说不出来了。

“坐坐坐。”李隽招呼李庭芝他们坐下,道:“这次最让我高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