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百五十二章 悲惨人生(2/4)

一见蒙古人那架势,李隽就知道他们要做什么,才和段干木演了一出双簧,把蒙古骑兵骗过去,没想到还是差点出漏子。

李隽不走秦岭,要走中原,不仅仅是为了到中原了解中原的情况。其中还有一个考虑,那就是现在正是冰天雪地时节,秦岭天寒地冻,走出秦岭要花好多天时间,到了四川再转道水路,乘船东下,反费时日。从中原回临安,路线近了不少,可以节省时间。

对于李隽来说,时间非常重要,北伐要尽早准备,自然是越早赶回临安越好,他不想节外生枝,道:“他们是秋后的蚂蚱,长不了,蹦不了几天。我们还是赶路吧。”跨上马背,一拍马背,向前行去。

南宋北伐中原在即,蒙古人在中原横行的日子不多了,李隽这话说到段干木他们的心里去了,点头赞同,跨上马背,跟着李隽去了。

咕噜咕噜之声不断,一辆破旧的牛车在寒风中缓慢地向南蠕动,两道清晰的车辙出现在、上。牛车上坐着四个人,一个中年妇女,一个老婆婆,两个只有五六岁的孩子,一个男孩,一个女孩。两个小孩睡得正熟,小脸蛋给寒风吹得红扑扑的,好象熟透了的苹果。

牛车上除了人以外,还有家什,有锅有碗有碟,还有破旧不堪的被褥衣服这些生活必需品。家什不仅品种少,数量也少,连牛车一半的空间都没有占到。车辕上坐着一个穿着破旧单衣的中年汉子,挥着鞭子不停地打在牛身上,喝道:“快,跑快点。”

这是头足有十岁的老牛,也许是长期没有吃到足够的草料的缘故,瘦骨嶙峋,皮包骨头,鼻孔中发出的喘气声还没有它的骨头的歌唱声响亮,又哪里跑得动。

老婆婆很是怜惜,道:“辉儿,你慢点儿,不要抽得太重了。阿黄自从生下来就没有吃饱过,没有力气,跑不动。算了,我还是下来走吧,给阿黄省点力气。”颤颤微微地站起来,就要下地走路。

妇人忙把她拉住,道:“娘,你不要下去,要走也是我走。”拉着老婆婆坐下来,下到地上,左手扶着牛车,帮着使劲推车,道:“当家的,你也下来走吧。”

“孩他娘,知道了。”中年人跳下车,牵着绳子,拉着老牛向前走。

车上一下子少了两个人,轻了百多两百斤,老牛也许感到轻松多了,稍微加快了步伐,跑得快些了。然而,由于长期没有吃饱,没有力气,再快也只能是蹒跚前行,比蜗牛快不了多少。

老婆婆心痛地看着这头老牛,道:“辉儿,你还记得阿黄为什么没有吃饱过?”眼里已经渗出了泪水。

中年男子点头道:“娘,我记得,这都是鞑子造的孽!阿黄才生下来,它娘因为膘肥体壮,给鞑子宰着吃了。老天爷不开眼,对我们老百姓这么不公!”这话听起来平淡无奇,和家里人话家常没有什么区别,然而仔细品味,才能明白其中的无限辛酸,道不尽的苦楚。

他这话只说了一半,还有一半没有说出来,不给这头叫阿黄的老牛喂饱是有原因,那就是怕阿黄长得太肥壮了,给蒙古人瞧见宰着吃了。为了救阿黄的命,用现在的话来说,只能给它定量了,维持它的基本生存需要。长年累月下来,就是要阿黄长膘都不可能。正所谓“既要牛儿好,又不给牛儿吃饱”,哪有那回好事。

处在蒙古铁蹄之下的牲畜都有如此辛酸的经历,可以想象得到老百姓过的是什么样的苦日子,细究之下足以让人潸然泪下。

妇人嗔道:“你又乱说。”紧张地四处张望,好象生怕给人听见似的。

老婆婆也怪责道:“辉儿,你也真是的,一把年纪了,还是管不住你的嘴。”四处张望了一下,道:“你要说,等到了朝廷再说也迟,到了朝廷境内,你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她这话虽是以怪责和劝告的语气说出来,但其中蕴含的苦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