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百一十四章 御驾亲征(2/4)

的英勇的确没法说,他们都是血战到底,全部阵亡。”李隽也能瓣,这明显是假话嘛,还给他说得合情合理,和蒙古人的英勇善战挂钩。

李隽如此说,张珏他们自然是没事了,廖胜功大是放心,就要向李隽行礼,李隽摇手阻止他道:“不用拘礼了,来,快坐下。”

廖胜功放眼一放,才发现屋里已经有好几个人了,看来自己得到消息赶来还是迟了一步,落在李庭芝他们后面了。

屋里的人有李庭芝,文天祥,陈宜中,杜大用,陆秀夫,个个都是一脸的喜气,不用说钓鱼城一战的确是振奋人心的大好消息,他们得到消息放下手里的工作,赶来给李隽贺喜。

钓鱼城虽小,其意义非常之大,这座打死蒙哥的雄关再度回到朝廷手里,自然是一件天大之事,李庭芝他们要是不赶来就对了。

等廖胜功坐下,李隽一脸喜气地踱步思索了一下,道:“各路大军进展顺利,我们的改革进展得也顺利,可以说双喜临门。”

目下的南宋的确是这样,军事上一改两百多年的颓败之气,在外敌面前屡战屡败的历史已经给终结了,各路大军凯歌高奏,捷报频传,大量的国土给光复,已经够振奋人心的了。更难得的是,在李隽的推动之下,修好内政也是顺利推进,各行各业兴旺,重建时间虽短,老百姓安居乐业已成定局,盛世已露苗头。

双喜临门一说不是李隽好大喜功,而是中肯之评,李庭芝他们不住点头赞同。拿回钓鱼城一事的意义实在是够大了,让他们高兴得连说“皇上圣明”都忘了。

李隽才不会在乎这些,左手按在地图上的贵州位置,道:“黄汉在贵州的进展也很顺利,贵州的蒙古军队节节败退,贵州的收复也在指日间。对了,黄汉将军能够取得这么大的胜利,不仅仅是我大宋朝军队善战,还有越来名将陈兴道力战之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宾,莫非王臣’,越南也是大宋朝的蕃属国,大宋朝不能亏待了他,要给他记功,给他赏赐。马上派出钦差,去好好褒奖陈仁宗,再赐给他钻石二十颗。”

顿了顿,嘴角露出一抹不易让人觉察的笑容道:“当然,要他多派点军队参战。另外,派人去泰国,缅甸,要他们也出兵。对他们,不妨说点狠话。”

李隽也真够能说的,明明要胁迫这些卫星国出兵,还给他又是送礼,又是施压的一通打压拉拢,在他高明的外交手腕下,这些国家要不出兵都不行。

这些“卫星国”军队战斗力很成问题,李隽根本就不看中这点,看中的是他们参与的政治意义,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对边境的封锁,那么蒙古军队在西南一带战败就无处可逃,会给全歼。即使他们逃到泰国这些卫星国去了,到时宋军就可以毫不犹豫地越过边境线去清剿,不用再去费口舌,这是未雨绸缪之策。

对于这种前期的准备,李庭芝他们自然是不会有话说,深表赞同。

看着地图,李隽道:“贵州,四川,云南即将收复,这些地方深受蒙古人之害达二三十年之久,需要处理的事情很多,我不能坐在临安等他们报过来再处理。我还是赶到四川去,就近处理的好。”

李隽虽只说了这三地,但他的目光却看着另一个地方,这就是关中之地。关中之地给拿回来的话,由于中原路不通,所有事务的通报必然要经过四川,顺江东下到达临安,这就太费时日了。李隽不在临安坐等,而是驾临四川,就近处理,的确是一个好办法。

不过,这又有一个问题,皇帝是万事所系,要御驾亲征的话,牵扯到的方方面面太多,文天祥率先表示反对,道:“皇上,此事万万不可。皇上万金之体,不应受此辛劳。”

“对呀。”陈宜中也跟着附和,道:“皇上是万事所系,不宜轻动,还请皇上三思。”

李庭芝和廖胜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