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百零一章 连环计(2/5)

他对,那李隽就当不得圣明之称了,姜新他们万万不相信张世杰的话,道:“大人,皇上圣明,自会给我们一个答复。”

一代名将张世杰在淮西的作为真的是让人无法忍受,不是手里没有兵力,而是手握重兵,居然只派三万人去攻打合肥,就够让人难以理解了,再有这样胡闹到极点的命令,众将真的是忍无可忍了,姜新说到做到,联合众将向李隽上书,要求李隽裁夺。

要不是张世杰在淮西立下大功,在淮西军中的威望很高,姜新他们肯定就不是上书了,很有可能联合起来把他给软禁或是杀了。

正如张世杰所料,李隽的裁定是张世杰对,姜新他们错。廖胜功很是不愤,拿着姜新他们的上书来见李隽,要求李隽处置张世杰。历朝历代,那些有功的将领自恃功劳大,在外胡作非为多了去了,张世杰如此作为,完全有可能是心生异志,要是不现在处置,很可能引起大乱,廖胜功的忧虑并非没有道理。

廖胜功料事必中,少有失算,这次却失算了,李隽把上书看了一遍,漫不经心地撕掉,道:“廖将军,淮西的事就交给张将军吧,一切由他处置,朝庭就不要插手了。”

万万想不到李隽居然会偏向张世杰,廖胜功的眼珠都差点掉下来了,难以置信,正要劝诫,李隽已经站起身道:“哦,皇后和我约好了,还要去游西湖呢。你也下去吧。”不等廖胜功说话,扬长而去。

第二天,廖胜功一脸愧色向李隽请罪,那是因为他想了一个晚上,终于想明白其中的道理了,不得不佩服李隽见机之快,跑来向李隽请罪。李隽笑着安慰一通,把他打发了。

姜新他们伸长脖子盼望朝庭的裁夺下来,等来的不是李隽的回答,而是朝庭派人来嘉勉张世杰的好消息。这一来,姜新他们一个个成了蔫茄子,张世杰要他们东就东,要他们西就西,再也不敢进言了。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这句话也许是为张世杰准备的,这位名将的所作所为一向可圈可点,独有这一次却是失策,还是失策之极。张武三万军队攻打合肥一直打不下来,不是宋军没有战斗力,而是张世杰把李隽配给淮西军的火炮给扣了不发不说,还不准使用火器,说那是绝密武器,没有他的命令,不准使用。在他的高压手段面前,委屈的张武不得不执行他的命令。

合肥之战一开始,宋军还能占到上风,到后来就处于劣势了,原因不在于蒙古人的战斗力提升了,而是淮西地区的蒙古军队赶来增援了,随着援军赶到,蒙古军队反倒有兵力优势,而且这优势还越来越大,越来越对张武不利。

张武向张世杰求援,张世杰是满口答应,说要多少有多少,援兵已经派出,张武的要求给满足了,也是很高兴。可惜的是,他的高兴没多久就变为沮丧,最后变为愤怒,不顾军令跑回大营质问张世杰,没想到迎接他的是一顿军棍。要不是众将求情,他的军棍肯定是吃定了,万般无奈的张武回到合肥前线继续与蒙古人周旋。

唯一让张武感到温暖的是,当他离开大营时,张世杰把李隽赐给张世杰的御酒送了他一坛,让他的心里好受些。

张世杰是个言出必行的人,他说要给张武援军,真的是派出了援军,只不过援军每天只能走五里路,或是十里路不等,每天要走几里路,完全得由张世杰说了算,就是带兵将领都没有决断权,张武自然是等不到援军了。

张世杰为什么会这么做,不仅众将迷糊了,就是阿术这个蒙古军中著名的将领也给他忽悠了。想来想去,阿术都闹不明白张世杰的真实用意,不过他可以确定一点:象张世杰这样军事才干杰出的名将,不可能能犯这种低级错误,还是低级得让人一眼就看穿其中有诈。不用说,他的肯定是有阴谋。

正是基于这种判断,阿术心想你演的这出戏不外就是想夺取合肥,万变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