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六十四章 驰援江南(3/4)

转,立时有了主意,下令船上的宋军除了水手、炮手和必不可少的留守部队以外,所有的人马上登陆,协助李庭芝和张世杰追击蒙古军队。

命令一下达,万多两万名水军立时跳下水,到处传来卟嗵卟嗵的落水声,从远处望去,水花四溅,江边到处都是宋军,好象麻杆一样,多不胜数。水军一上了岸,挥着钢刀和淮西淮东军一道,象赶鸭子一样追赶蒙古军队去了。

安庆城下之败好象导火索,引发了连锁反应,消息一传开,那些还没有赶到安庆的蒙古军队立时没有了斗志,甩下宋军就跑,充分挥了他们骑兵多,体能好的优势,经过不懈的努力硬是把鼻子比猎犬还要灵敏的宋军甩掉了。

淮西混战中的蒙古军队好比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得到老百姓帮助的宋军自然是嗅觉灵敏百倍,他们逃到哪里就会追到哪里。

如此一来,原本混战多如牛毛的淮西之地又变成了赛跑的比赛场地。这次的比赛不是蒙宋两军向安庆进军,而是蒙古军队拼命地逃离这要命的鬼地方,而宋军是使出吃奶的力气去追杀蒙古军队,把战果最大化。

要是从空中望去的话,会惊奇地发现,整个淮西到处都是逃命的蒙古军队,到处都是老百姓领着宋军痛打落水狗的惊人场面。

怯薛兵团这支成立于成吉思汗时代,在蒙古发展史上立下大功的精锐部队和三卫禁军这次南下,忽必烈寄予厚望,要他们以迅雷这及掩耳之势拿下临安,没想到连长江都没有渡过去就吃了败仗,给长期没有得到朝庭补给、装备不良、营养状况差的淮西淮东军象赶鸭子似的追得只有逃命的份。

忽必烈雄材大略,为历史称赞,他也是想不到竟是这种结果。

好在蒙古军队多骑兵,四条腿比两条腿跑得快,再者体能好,打不过宋军总跑得过,经过一番艰苦的逃跑比赛总算是把宋军给甩在了后面,伤亡不算大。博罗欢的损失主要是在安庆城下,好在到达安庆的军队数目不大,也就四万来人,在付出了近两万人的代价后,总算是撤出来了。

这次淮西混战,很有戏剧性,一开始蒙古双方是在进行比赛,都想拿下安庆。到后来却演变成了混战,蒙古军队胜在望,却给郑静和的舰队弄得鸡飞蛋打不说,自己还吃了一个大败仗。对于很少出动的怯薛兵团和三卫禁军来说,损失虽然不是太大,但其意义却很大,这是精锐中的精锐,吃了败仗其影响非常之大,忽必烈震怒,引发了一场大地震。

李隽评论这战极富戏剧性变化的混战时说:“这次混战初看之下肯定会认为这完全是巧合,是郑静和偶然赶到扭转了危局,我并不这样看。我认为,这是因为郑静和不仅是一个优秀的水军指挥官,还是一个富有全局观念的战略家,正是这种全局观使他意识到他必须返回安庆帮助李庭芝和张世杰渡江。

“在这次淮西大战中,不仅郑静和表现出了纵观全局的战略眼光,李庭芝和张世杰两人也是从全局出发,才促成了这场影响深远的混战。

“这次混战有两个创新,一个是郑静和集中大量火炮从水面对地面目标进行集中轰炸,其规模之大是历史之最。第二个创⌒λ担骸澳档ぃ的,他首次进行大规模登陆作战尝试,为以后大规模抢滩作战积累了经验。

“当然,这次混战也不全是好的结果,不好的结果是怯薛兵团三和卫禁军吃了败仗,忽必烈震怒,痛定思痛,引发了蒙古人的军事变革,蒙古军队的实力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为我们以后的作战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最后,李隽用一句富有哲理性的话作结:“战争就是这样,在相互学习中获得提高!谁能获胜,那不要看谁更善于学习!”

“郑将军不仅帮我们打跑了鞑子,还带来了这么多船只,是来帮我们渡江的吧?”李庭芝看着郑静和年轻的脸庞笑道:“真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