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35章 五王之乱(番外)(2/3)

家只有额手称庆的,并不认真追究死因。

其他嫡子的争斗就更陷入白热化,手段也越来越没下限。后来都死的死,疯的疯,全部完蛋。沐姓宗室传承百年,生子生孙,数量庞大,可在“五王之乱”,许多宗室因为站错队也死于非命,到天授帝登基,已经十不存三。

没有了足够强大的对手,根据“无嫡立长”的规矩,排行第五,永和帝“真爱”珍嫔罗氏所出的庶皇子沐智成了最长的皇子,自动胜出。生动演绎了一番啥叫“鹤蚌相争,渔翁得利”。

还是太皇太后卫氏亲自把沐智从边关叫回来的——因为沐智挺好,没掺合五王之乱,还帮助卫氏弹压边军不得参与夺嫡,稳固了边境防线,不允敌国寸进。

不愧是沐春的弟弟,人品贵重,心有国家大义,遂立他为皇太弟。

光启五年,沐智被封为皇太弟,人们才惊觉五王相争到最后,竟然只有沐潪和他的好基友沐斐明得到了最大的利益。

沐斐明就是定王,朝阳郡主之父,他的先祖是大祖曾经立为的太子的闵王,闵王死于战火,留下一个独子传到五代后就是沐斐明,本只是沐氏皇族一个旁支小郡王。沐斐明从小投军,凭着一手好枪法和军事谋略,在军队系统有了最年轻一代战神的称号。

玛淡,这俩家伙把大家都骗了——这十几年,两人在西北边军中谁都不服谁,根本是水火不容的好吧?有沐斐明牵制沐智,才叫卫氏放心的。

结果呢?

沐智一做皇太弟,沐斐明第一个站在了他的背后,成了沐智的第一金牌打手,配合不要太默契哟。

太皇太后卫氏有多年宫廷斗争经验,心头起疑,虽然躺着不能动,但她还是有很庞大的势力的,找人开始暗中调查沐智,竟然发现这庶出五皇子从十几年前就开始在边关布局,甚至天京城中也有许多属于沐智的势力,甚至“五王之乱”也有沐智和沐斐明的身影。

最擅长隐忍的人,果然是最可怕的。

可惜就是没直接证据。

太皇太后让最信任的太医崔忠年辨识几款将嫡出几位王爷致死致疯的毒……可崔忠年还没全部研究完(喵了个咪的,他是玩药膳的啊,不是五毒教的)。

卫氏又慢了一步。

皇太弟沐智和沐斐明以光速,立即收拢了大部分势力。

他们极聪明,懒得管朝堂上群臣是不是投诚——一群文人有啥好怕的?他们第一时间调换了所有将领,安插了自己的心腹,把京中二十多万拱卫皇城的禁军都掌控在自己手里。西北四大军事家族,镇北公、兴国公、威远候、永宁侯都表示投诚。

至此,全国几十万禁军,全部握在了皇太弟手中。

群臣:“……”

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如此迅速掌管全国的武装力量,这个皇太弟至少蛰伏了十多年还不叫人发觉,绝对不是表面上看起来温和无害。

真理永远在弓箭的射程之内。

皇宫的禁卫也被瞬间换了个底掉,皇太弟沐智就成了皇宫的实际掌控人。

卫氏眼睁睁看着心腹一个一个被拖走,再也没回来过。

然后,沐智给她看了几十份弹劾奏章,个个都举报东兴国公府的各种罪名,甚至有人举报卫府曾让自己府中织娘赶制过女款的龙袍——卫氏和东兴国公府,想效法凤天女帝登基,改天换月,必有不臣之心。

卫氏:“……”你才是有不臣之心的那个吧。

可有什么办法呢?她已经躺着不能动,人手全部清空,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所以当沐智紧接着拿出有传国玉玺盖章的光启帝沐暻禅位的诏书时,卫氏口不能言,选择了不点头……但也不摇头。

她怕,怕下一道诏书不是禅位,而是光启帝“遗”诏……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