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八十九章 难得的胜利(2/3)

,塞进炮膛里,接着又把更粗更长的药筒装了进去,炮闩闩上,一发炮弹装好了,接着,下一发。这些要塞炮和威力巨大的炮弹将会狠狠的砸到北约大军头上,让他们尝尝苏维埃的铁拳。

大雨中,一支大军正在艰难的挺进。这支部队的兵力约一万人三千人左右,是一个标准的摩步师,但是坦克只有区区七十辆,太寒酸了,估计苏联做梦也没想到有一天他们的部队居然会连坦克都凑不足。这也没办法,这支部队是刚从远东战场撤回来休整的,红旗第一集团军主力师在沈阳战役中一直冲杀在最前面,跟第39军狠狠的打过好几场,给第39集团军造成巨大的损失,当然,第39集团军反过来也把他们揍得最狠,不得不回国休整了。在回到莫斯科之后他们才意外的得知,远东战局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还得回去,苏联用了最快的速度给他们补充兵员和军官,以及技术装备,但是他们所需的坦克还没有凑齐,北约大军就打过来了,在经历了初期的混乱之后,克里姆林宫作出痛苦的决定,让这个师留在欧洲,以应对北约联军的地面攻势。

于是,在远东战争中赢得了“西伯利亚虎”之称的库利克大校和他的师被调到了第聂伯河防线,危机的最前沿。

库利克大校是个不折不扣的进攻狂人,在长春战役中,他那迅猛的、没有一丝间隙的进攻曾给全世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即便是在最恶劣的形势下,他也没有想过死守防线,他并不擅长这个。尽管现在全师的坦克还不到原来的一半,他还是决定利用恶劣的天气,对北约大军发动反击。这场暴雨淹没了很多路段,田野里灌满了水,大军行动异常困难,也正因为这样,北约军队才放松了警戒,给了库利克可乘之机。

坦克滚滚前进,把杂草和灌木辗进烂泥里,原本就被泡软的地面很快就变成了烂泥潭,没能坐上车的苏联步兵深一脚浅一脚的走着,靴子里灌满了泥浆,全身上下更是没有一处是干的。一名扛着一箱子弹的士兵实在是太累了,脚一软摔了一跤,挣扎着想爬起来,却做不到,没力气了。一只大手伸过来,接过压得他爬不起来的弹药箱扛在肩上:“没事吧?”

士兵抬起头,看到的是一张瘦瘦的、棱角锋利的脸,他舌头都打结了:“师·····师长!?”

库利克大校说:“没事就好,那边那辆车还能挤下几个人,上去吧。”扛着弹药箱大步朝前走。士兵愣了愣,追上去想抢回弹药箱,却看到一名参谋已经抢先一步,从师长肩上夺下了弹药箱扛在肩上。如果仔细看,你就会发现第22步兵师除了师指挥部的参谋之外,百分之九十的军官都把自己的车子让出来运送弹药和兵员,自己和师长一样混在士兵们中间徒步前进,还帮士兵们背了一些弹药,没有一个搞特殊的。

好不容易通过了泥泞地带,钻进了一片面积相当于一个新加坡的白桦林里,大家停下来休息,现在他们离北约军队已经很近了,北约巡逻队的脚印随处可见,再往前几公里就是北约大军的炮兵阵地。雨幕不时被炮兵阵地闪耀的刺眼闪光照亮,无数门重炮正在轰击着第聂伯河高地,这些重炮,正是第22步兵师的目标。

侦察连连长斯特林卡少校闪了出来,向库利克大校报告:“我们刚刚放过了一支巡逻队,从他们的军装和语言可以判断,是意大利军队,在那边等待我们的,是意大利第10军团,两个步兵师,一个装甲旅,一个炮兵旅,一个陆航旅,还有一个电子对抗营,兵力接近五万人,拥有两百五十辆公羊式主战坦克,四百多门各种口径的火炮,还有五十多架武装直升机,是欧洲赫赫有名的精锐之师。在第10军团的左翼,是德国的第四掷弹兵师,这个师目前只有一个旅到位,但是拥有上百辆豹24,是块难啃的骨头!”

库利克大校沉吟片刻,眉锋一扬,说:“休息半个小时,全师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