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三十二章 平匈奴策(2/3)

茶,丝绸,布匹,粮食,烈酒。全面控制匈奴经济。由俭入奢易,由奢入简难。当匈奴贵族习惯了中原的奢侈品,食物,烈酒之时必然是他们命脉丢失之时。并分化瓦解匈奴部众,可得奇效。

二,防御阶段,匈奴人的经济受到严重威胁的时候他们必然用出他们老手段,抢。匈奴骑兵来去如风,汉军很难在野战中取得胜利,值得依托城池进行防御。匈奴入侵之时可以空间换时间,正面战场节节抵抗,派出骑兵杀入匈奴腹地,屠杀老弱,消灭牛羊。则匈奴必退。

三,反攻阶段,此策略必须倾全国之力,否则难于使用,耗费钱粮太大。必到绝匈奴命脉之时方可使用。集结重兵步步推进,每到草原水源之地便筑土城以抗匈奴。土城附近可设堡垒无数,匈奴缺乏攻城手段,控制草原上水草丰美之地则匈奴命脉被断。

然此法难收急效,必须耗用无数周折,历时数年才得见成效。然此法狠毒,匈奴很难破解。若有足够力量使用此法必使匈奴无处遁形,唯有远迁以避。

虽匈奴依然实微,但亦需防其死灰复燃。不管他草原霸主如何转换,此策皆可实施。

开始实施这个策略的时间也要掌握得当,太早开始侵蚀不过滋长草原势力,太晚开始侵蚀很难分化瓦解草原贵族。切记,切记。

看完这简单的《平匈奴策》郑啸很是惊讶,这么小小的一篇文字里面包含了多少刀光剑影啊。虽然只是说匈奴,但这却对所有草原民族都有用啊。这些话说起来容易,可做起来不知道要死多少人。

可一旦成功草原民族必然被打到亡族灭种,这计策太毒了。不过这个棋盘太大,棋子太多,不是他郑啸现在玩的起的,等以后更有实力了在说吧。现在自己刚刚接手整个西凉,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说真的,虽然自己有钱有粮,但是西凉的实力却依然很弱小。

首先西凉的军队就只有武威郡兵还精锐,其他的都不怎么样,统一要训练裁弱留强。西凉虽然经过郑啸他老爹的倾力改造,但是依然实力不足,西凉的地理环境限制了发展,毕竟基础太薄弱了,可以说现在郑啸的实力和其他诸侯比起来勉强二流,还是因为他拥有他爹给他留下的名望,有士人集团的支持,有他老爹留下的大量钱粮才勉强算的上二流。

可这些不转化为实力是不行的,实力是什么?是军队,是人才,有了足够的兵力才能保卫西凉,才能扩张地盘。况且西凉周围匈奴,西羌,月氏,鲜卑,那个不是虎视眈眈的,长长冲到西凉劫掠。

郑啸现在的首要任务是安置流民。中原迁徙过来的百姓越来越多,也忙的他焦头烂额。这人多了自然什么人都有,可以征兵,可以种田,但人多了治安也成了大问题。

他手中的军队都不能动,要防备氏人,羌人,胡人作乱。要清剿以前留下的马贼盗匪。可治安仅靠各地衙役又不够,这治安问题就很成问题了。

无奈之下,咬咬牙。郑啸开始了一项花钱如流水的政策,全民皆兵。人口大普查后所有郡县里登记在册的男丁自十四岁到四十五岁都要接受训练。

所有人都参加轮流训练,且要保证每人每年有三十天的训练时间。各地由亭长挑选人员,组织地方护卫队,由地方自己随时征调,武器粮食由各县自备,名曰“护军”。其实就是预备役兵丁,平时保障地方安全,有需要可征调为军。西凉的军士太少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人口少就先天决定了这个情况。

对于护军刺史府平时不参与管理,因为这里人员都是各地方自己定的,除非有战争需要征调才会由刺史府直接接手征调。这些人都经过合格的军事训练,紧急时刻拉上战场就是战士。

同时对护军的管理也是很严格的,刺史府的命令是第一位的,而各县护军的头都是从郑啸军现役部队拆下来的人。都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