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终章 新的盛世 兴业(2/3)

会给奴役他们的人卖命,上了战场刚遇到雍军便大规模地逃散,致使粟特军队也撤退逃跑。

由于赵家王朝军队中的高层全是年暮的汉人,他们对前来的安西都护府军队有天然的亲近,且赵光合的根基不稳,多数人都劝说他投降归顺。

白孝德的军队尚未越过印度河,赵光合便从曲女城中派人来请降,表示愿意归顺大雍。白孝德欣然应允,他把赵光合与在印度近二十年没有回到故乡的汉人全部带回了长安。

皇帝李旭自然大喜,他封赵光合为天意侯,赐居长安,其余曾经驻守印度的人也各领奖赏赐给土地,丝绸和金钱。

白孝德代替赵光合占据印度之后,自然没有能力管辖这么大的地方,安西与昭武九国的面积就足够大了,再加上一个印度怎么能够统领?便上表问皇帝李旭应该怎么办?

李旭表示这好办,他立刻加封自己为印度皇帝,成为第一位身兼二职的皇帝,但他不能亲自去管印度的事情,也不能像中原九州一样分出许多州的行政区划,派官员到遥远的西方去。

他最终决定将印度的管理交给了西域商会会长米查干,让他用管理商会的方式管理印度。商会的最大能耐不就是掠夺和敛财吗。印度现在有各种各样的小国,将他们全部分化为羁縻州,同时制造这些羁縻州之间的仇恨,使得他们无法团结。他同时又加大种姓主义之间的隔离,赵丛芳当初的那个第五种姓可以直接拿来用,规定第五种姓和婆罗门享有特权,刹帝利则次之,愈发加深种姓之间的壁垒,这非常有利于西域商会对整个印度的统治。

只要把少数的婆罗门和刹帝利利用起来,让他们压榨底层的吠舍、首陀罗、达利特,统治成本无限降低。

米查干在印度开辟了大量的胡椒香料种植园,同时征用了大量的首陀罗和达利特奴隶,雇佣吠舍当做监工,使得西域商会的经营成本再度下降。他把赵从芳赵光合父子养的两万汉人粟特混编军队养了起来,用来维持在整个印度的统治。

丝绸之路的重开使得西域商会滚雪球般地壮大,雇佣幕僚员工多达万人,仅从大食和欧洲商人手中赚取的黄金就达到每年十三万斤。尽管每年都要向皇帝和国库上缴七成的收入,西域商会的财富总额依然达到了十九亿贯,折合紫绫熟绢八亿匹。西域商会每年的上缴相当于全国总税收的三分之一。

大规模的向外掠夺使得雍王朝的社会空前繁荣,仅仅用了十余年时间便接近了天宝时期。尝到了殖民甜头的皇帝李旭,一方面担心西域商会坐大脱离他的掌控,另一方面他又欲加大产业扩张来加大掠夺。

年初,户部尚书韦应物向皇帝上表,详细列举了西域商会的发展规模,要皇帝警惕西域商会规模壮大,富可敌国。

李旭不可能放弃这么一个赚钱机器,而且广大的豪门大姓因为田亩失去了免税权,他们也把目光转到了商路上面,充当西域商会的合伙人,不断派出驼队西行运货。这时候也没有人再嫌弃商人的低级,甚至开始与粟特人进行了疯狂竞争。

就在这个时候,广州一个海盗出身的商人仇六奇从广州驾船,穿过马六甲海峡到达了印度,当他看到西域商会经营的种植园后,突然大发奇想坐船回到广州,又来到长安想方设法觐见皇帝。

仇六奇向皇帝的心腹宦官行贿,把自己的设想写成奏疏上交给皇帝,李旭看过之后大喜,立刻召仇六奇入宫。

仇六奇将一张海图在皇帝面前摊开,向他细细地讲述了海路运输的方便性,又讲述了南洋岛国的资源丰富,他向皇帝进言说,陛下只要动用人力在海外开辟几个码头,就可以源源不断的换来大量财富,更可以节约西域商会陆路运输的庞大成本。

皇帝李旭自然不是这么简单的考虑,他不但需要另外一个商会来打破西域商会在印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