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九百章 北强南弱(2/2)

,碰上了一个无法克服的大问题,那就是辎重和炮营永远赶不上骑步兵的行军速度,但是越往南走,越需要辎重和炮火进行攻坚,所以前锋只得停下来等待,有这个时间郭子仪早已做出部署修好工事严阵以待了。

中书令徐宾向他献策道:“昔日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北至幽燕涿郡,南至江都余杭,以洛阳为中心贯通南北。如今趁着南朝尚未对运河下手,主公攻取洛阳后,应该征调百余条大船,将玄武炮运送到船上去,其余各军沿着航道护送南下,不但省却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也节省了南下的时间。甚至某些在河岸附近的城池,可直接在船上架炮开火,攻城掠地,事半功倍也。”

李嗣业由衷赞许道:“好计策,只不过运粮船舟轻脆弱,不宜装载火炮,应该征调民力修建数十艘大船,专为载炮之用。”

徐宾毛遂自荐道:“此事就交给微臣来办。”

李嗣业又道:“既然如此,那就给田珍下令,命他率军从潼关出陕郡进攻洛阳,与我军形成夹击之势。”

雍王军令既下,西东两军同时出动进攻洛阳,长孙全绪在上阳宫附近抵挡,田承司已经率军进攻西苑,田珍却从洛阳两岸进入洛阳。

长孙全绪无法抵挡他们的两面夹击,只得从建春门撤退,追随着郭子仪的步伐到达了南阳。

雍军进入洛阳后,李嗣业勒令各军进行修整,但不得借机抢劫洛阳百姓。他专门为徐宾调了五万人用于建造运载火炮的大船,等到大船建成后再与骑兵协同南下,可起到神速之效。

郭子仪到达南阳后给向江东的李豫上了一封奏疏,向他表明了坚守襄阳的决心。李豫出于对扬州以及金陵安全的考虑,欲命他带兵前往安庆坚守。

他立刻又奉上奏疏深入浅出地给李豫讲述为何要把重点放在襄阳而不是长江以东防线,长江下游江面宽阔,李嗣业所依仗的是北方的骑兵和玄武重炮,若从庐州和镇江进攻江东,首先就要面对难以逾越的宽阔大江,即使是江北的扬州庐州等地,也是水网纵横,山峦叠嶂,不利于大军行动。

如今李嗣业已经夺得蜀中,稳居大江上游,只要再夺取荆襄,蜀中赋税粮秣将从大江源源不断南下,汉水也可运送汉中军粮,继而助他夺得水陆要冲江夏,整个江东便成为他的囊中之物。所以他必然要进攻襄阳。

能否保住襄阳,关系着大唐最后的生死存亡。

李豫听闻后,连忙下旨命江东各州募兵为襄阳提供援助,并亲口承诺郭子仪,想要谁只管说话。

郭子仪只向李豫要了一个人,原清源县令张巡,现任南阳刺史。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