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十五章 安史之乱(2/2)

兵制代替府兵制,这些召募来的人受地方军阀的收买和笼络,与将领形成了一种盘根错节、牢不可分的关系。

而且唐玄宗因对外开拓所以在边境驻以重兵,设立十大兵镇,以节度使为最高长官,这节度使制度正是安史之乱的直接根源。

节度使可以统领若干州,权力极大,李林甫为了巩固本身权位、堵塞边帅入相的可能性,所以他借口文官不懂军事,多用胡人担任节度使,结果便给了安禄山起兵反唐的机会。

到天宝元年,边军不断增加达到四十九万人,而仅安禄山所掌范阳等三镇即达十五万人,与此相对的朝廷军队不仅数量不足,而且质量太差,平时毫无作战准备,打起仗来不堪一击。

正是因为节度使的日益强大,所以与李唐王朝的矛盾日渐加深,直到天宝末年终于爆发成为安史之乱。

弈和说完自己的看法便看向夜白,虽然是询问,但是眼神却极其自信。

“不错不错,说得很好。”

夜白赞赏的点了点头,示意弈和所说无误,但是就在弈和露出微笑之时,夜白却语出惊人。

“不过你所说的却都是史书中的记载,而天宝年间所发生过的真相却并没有在史书中留下半分笔墨。”

听夜白的语气,似乎此事另有蹊跷。

他看着我们,用长者的语气引导着我们继续向下思考。

“你们有没有想过,安禄山本为胡人,即便他身为节度使,又怎么可能让手下士兵心甘情愿的随他反唐?”

我们听后一愣,不得不承认这个问题确实值得深思。

史书中曾有记载,安禄山本是混血胡人,虽然貌似忠诚憨厚,但是实则生性狡诈,由于他得到了玄宗和杨贵妃的欢心,所以身兼范阳、河东、平卢三镇节度使,风头一时无两。

而问题就出现在这里。

即便李林甫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大肆任用胡人担任节度使,可是唐玄宗能成为皇帝必定有他的过人之处,怎么可能对这样的荒谬行为坐视不理?

退一步说,即便唐玄宗纵情享乐不理政事,可是安禄山手下的士兵又为什么会心甘情愿的为了他与李唐江山刀剑相向?

看来在这场战争之中,一定还有着我们所不知道的故事。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