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三百三十六章 点灯子(2/3)

拿获的匪首也是寥寥无几。陈奇瑜只是没想到不沾泥竟然会如此有魄力,为了活命把几千手下就这么送进自己的嘴中。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反正陕北现在已经乱成一锅粥了,也不在乎继续多他不沾泥一个。现在只等孙传庭能够顺利剿灭王大梁,再率大军返回。那时候只要步步紧逼,压缩起义军的生存空间,就是一百个不沾泥也不够看的。

因此当务之急是要看住各处的起义军,让他们不能继续发展壮大,再四处流窜,祸乱地方就行。只要局势不恶化,别的一切都好说。所以现在打下了洛川,虽说是跑了不沾泥,却也因祸得福,反而使得陈奇瑜手中多了两千可用的兵马,让他完成任务的可能性更大了。

回过头再去看王大梁,这时候他在攻下了固原和甘州之后之后,又毫不停歇地带人攻破了北边的镇戎所和平虏所等几处靠近长城的卫所。他的这一举动,不仅验证了朱友建的猜测,也使得众人对于朱友建的判断更加信服,再无丝毫异议。

不过这终究已经都是马后炮,所有人就算是再怎么高呼“皇上圣明”,再怎么拍朱友建的马屁,再怎么对朱友建佩服的五体投地,也改变不了王大梁已经北上的事实,更无法让王大梁立刻被全歼。他们谁要是有这能耐,那朱友建这个穿越之人肯定也干不过的,直接退位让贤吧。

要知道上一个有这能耐的人,那可是赫赫有名的大魔导师汉光武帝,一个“天降陨石”的大召唤术就把昆阳城外王莽的几十万大军给干的七零八落。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哪个人要是真有这能耐,朱友建肯定不会建议他去召唤陨石砸王大梁。趁着皇太极开朝会直接砸到沈阳多好,一了百了,大明的负担立刻能减轻一大半。

话又扯远了,王大梁自固原一直打到镇戎所,得到的不仅仅是各样的兵甲器具,还收编了许多底层的士兵。这些士兵就算再怎么烂,那也比王大梁手下绝大部分刚刚丢下锄头的农民们要强上许多,毕竟他们好歹都是经过正规操练的人。

再加上这里靠近边境,这些士兵甚至有许多都是跟蒙古人打过,见过血的。若非近几年卫所愈发糜烂,各级将校们贪残无能,压榨下级,底层的士兵们连勉强度日都做不到,王大梁想要凭借手里这几万扛着锄头木棍的农民就能连续攻下这么多城池,那还真的不现实。

王大梁经过这大半个月的转战,连续行军七八百里,攻克大小城池十数座,缴获的钱粮兵器无算,手下的兵马也发展到了五六万人。可以说,他现在比之前声势最大的王嘉胤还要更加地势头无两,整个陕西,甚至整个大明就数他现在风头正劲。

不过也正如朱友建的猜测那样,王大梁此时的确是打算要拿下宁夏和甘肃两个重镇。他也确实是得了旁人的指点,不然依照他原本的打算,也真的是想往西去做个西凉王的。他要是真的那样做了,或许说不定还真的能多苟延残喘一阵,朱友建也不会急着让孙传庭去剿灭他了。

给王大梁出这个主意的人叫赵胜,绰号点灯子,原本是清涧县的一个普通书生,还考取了秀才的功名。按道理来说,这样一个年轻的秀才,只要他能够继续苦读下去,就算无法金榜题名,但中一个举人也是很有可能的。有着如此光明的前景,他又为什么掺和到这种农民起义中,去和朝廷作对呢?

这就要说到赵胜的出身了,他虽然中了秀才,但实际上还是穷书生一个。快三十岁的人了,家徒四壁,连个媳妇也没有讨上。因为陕西大旱的原因,他家里也没有粮食了,再加上他又被本乡的地主恶霸压榨,实在是过不下去了。甚至就连他的老爹也被地主家的狗腿给逼死了,赵胜一个无权无势的穷秀才,根本斗不过那些人。

可作为一个还有几分血性的人,他又怎么能忍下这口恶气?刚好赶上各地都爆发了起义,他知道这个消息之后,便跟几个有同样遭遇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