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四百一十五章 科举取士?(爆更五)(2/3)

无论你出身卑贱或是生活困顿,只要有一计之长,有治国平天下的大能,皆能参加科举。待一朝金榜题名时,便可鲤鱼跃龙门,一展抱负。

而汉末的名门世族纵然再手眼通天,但若后代子弟百无一用,跨不过那科举一途,那便是家族的耻辱,落魄的山鸡。纵有再多人脉、财脉,不消三代,也可败坏干净了。

尤其还有,天下寒士何其多也?名门世族的底蕴再厚,却也架不住量变引起质变。届时,整个社会,整个时代,都会因科举而改变.......

想到这里,马超心头才猛地一凛。他感觉这次轻易说出科举之事,实在有些太过贸然了,此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事,似乎并不是他这个小小的雍州牧能够扛得下来的。

“分科分类,统一考试,这说法似乎前所未有,倒是新鲜得很。然只要贯彻下去,则天下庶族寒士均有出头之日,马家人才更是络绎不绝.......主公,此招实在澎湃磊落、妙到毫巅,诩佩服之至啊!”

“还有,这次主公这次是堂堂正正的出招,天下诸侯还能不让治下的读书人前去应试吗?他们堵得了一个两个,十个一百个.......可是天下的读书人,却何其多啊。主公只要给了士人们希望,那些庶族寒士又怎能拒绝?”

“这倒是......”马超还在担忧推行科举的难度,但他却不得不承认的是,老狐狸看得非常远。

看到马超有些心不在焉的应答,贾诩皱了皱眉,接着说道:“主公,今年大考,或许还不会太轰动。但是只要有一个庶人入了您的法眼,担任了马家的官职。那来年,天下士人将趋之若鹜,三年之后,士人自归心马家。不需十年光景,这世上的贤才,便可尽入主公的毂中。

听完贾诩这话,马超此时只觉自己嘴里有些发苦:事实上,马超何尝不想如此这般,在俨然如世外桃源的马家治下开科取士?在马超看来,雍州虽然荒凉,但两年间也有不少有识之士涌入,这是一次良好的人才收割机会。更何况,自己治下,一直以来,最为欠缺的就是文治之士,趁着这个机会,将这些读书人收入囊中,将极大地增强自己治下的软实力。

更何况,历史上许多人才都是出身寒微;他们固然勤奋苦学,但真要论起他们成功的原因,往往是令人感到些许悲凉的“运气”--运气好的得到朝廷青睐一举成名;而更多运气不好的人满腹经纶才学、胸怀鸿鹄之志却‘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

例如那个三国最耀眼的诸葛亮,这家伙按说也是落魄的庶族。只不过是后来在他潜心经营下,将姐姐嫁入荆州的豪门,自己又娶了望族黄家的女儿,才挤进了士族的圈子,有了一些知名度;至于说真正的寒士,如徐庶、庞统两个倒霉蛋儿,你看他们进入仕途,费了多大的劲儿!一个装疯卖傻自荐,还投入落魄的刘备手下;另一个被诸葛亮举荐,还因为长得丑,被刘备不待见......

可世事就是这样,一个新兴事物的突然降临,总是需要一个适应过程的。尤其是这个新兴事物还一下断送了所有士族大阀的活路,那遭受的反抗定然更是激烈无比。

马超现在都有些想后撤了,可贾诩这寒士出身的老家伙,还在口若悬河,似乎对这科举倒甚是上心......而这个时候,马超就眼睛一亮,心中有了计较:既然你这老狐狸这么上心,那你也得来扛包袱嘛。总不能送死的是你家主公,被黑锅的也是你家主公吧?要知道,身为一个合格的属下,其主要职责,就是替领导背黑锅滴!

“老狐狸,别那么异想天开。我这也是一个初步的打算,你想想,如今世家门阀林立,纵然是荒凉的雍凉两州,也有姜家、刘家、傅家等望族。马家若是冒此天下之大不韪,定然成为众矢之的,天下士族之死敌.......如今之计,为之奈何?”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