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三百六十四章 视察帝国大学(3/3)

有几个真正的国外大教授。

同时还从海陆军军官校那边借调了一部分教员过来任教,当然了。这些海陆军军官校的教官们都是人家海陆军这几年培养出来的优秀人才,自然不可能被帝国大挖角,最后是江道泉和军方扯皮了不少时间才借调了一部分人过来,这些借调过来的教员依旧是属于现役军人,人家过来帮忙教一段时间后就会回去的。

但是不管如何,能够在短短两三年的时间里就把帝国大初步办起来,这就是很不容易的事了。

江道泉为此付出了不少努力,而作为校的徐寿也是不容易。

徐寿,这个人在历史上也算得上是知名人士了,只是林哲不知道而已!

徐寿是1854年到上海求的时候,为了习先进的近代科知识,他也是报考过余胜军随营堂,不过人家志不在从军,而且年纪偏大,所以他没能报名成功,但是人家不甘心啊,找了相熟的关系说情愣是让他混进了随营堂里进行旁听,后来有所成干脆就是被随营堂聘请为教员,主讲化等科。

后来1856年的时候辞去了陆军军官校的教员职务,曾在上海造船厂那边担任过工程师,也担任过林德机器厂的工程顾问,参与过绍兴级战舰以及后装火炮的研发工作,乃是极少数参与了实际研发工作的华人工程师之一,后来帝国成立,被江道泉拉倒了教育部任职。

不过他实在无心从政,所以听闻要筹办帝国大的时候,他就是自荐进入了帝国大,先是担任教务处主任,参与帝国大的筹办工作,等到帝国大走上正轨后,江道泉也就不再兼任帝国大的校一职,徐寿就被举荐为帝国大的校。

严格上来说,徐寿并不算是政治家,也不是教育家之类的,他个人更擅科,算的是上一个科研型的人才,不过当代中国能够有资格担任帝国大校的人还真找不出几个来,所以徐寿就勉为其难当上校了。

他觉得自己当校总比来一个行政官僚来当校好的多,至少他知道生要要习的知识是什么,知道该怎么培养生。

在徐寿等人的陪同下,林哲大致浏览了帝国大的校园一番,而后就是没有继续闲逛,而是找到了方德嫔,继而两个人带着小女儿在帝国大校舍后方的园林里散起步来,这情形让后头的那些大臣们相当无语。(……)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