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三百三十章 扎根基层的康康(3/3)

续前行,主要陪同的县长使了个眼色,乡长就把选调生拽了上来,进入陪同领导的第一梯队。

这个年轻的省委选调生就是刘康乾,在分配工作前,他主动要求到最艰苦的地方去,这也是爷爷的“妙招”之一,根据刘文襄的老经验,第一个报名去边疆支援建设的大学生往往会被组织留下来,那些老想着去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反而会被发配到边疆,刘康乾本来是想留在省委机关,最后是进团省委,这是进步最快的路径,但是这一路骚操作下来,如他所愿,真被分配到了全省最偏僻,最边缘,最苦的基层乡镇。

这地方叫盐池镇,还没摘掉贫困的帽子,基层党委政府的工作非常反正繁重,但没什么技术含量,大多数工作就是传递文件,复印材料,初中生都能胜任,刘康乾是乡党委的办事员,由于人手不够,他还兼着扶贫办的工作,一人多能,每天要么在单位里宿舍食堂办公室三点一线,要么下村走访,其实苦他倒是能承受,最怕的是寂寞。

乡下生活枯燥单一,没什么娱乐设备,乡党委虽然有几个年轻女孩,但都是庸脂俗粉,刘康乾和她们没有共同话题,他经常一个人走到盐田旁看夕阳,一坐就是几个小时。

盐池镇已经很久没有大领导来过了,杨省长前来视察是大事件,刘康乾作为名牌大学毕业的选调生,模样又周正,自然作为接待团队成员,杨省长的注视让他忐忑,因为他听过一些小道消息,说杨省长和父亲是老交情,这是该表现的时候,但是他却不知道该怎么表现,乡镇的问题,乡长会回答,盐场的问题,盐场领导会回答,自己也不敢随便插嘴,越俎代庖。

忽然下起了雨,一把伞塞到刘康乾手里,他急忙撑开,帮杨省长遮雨,杨省长顺手接过雨伞,继续前行,然后刘康乾就被众人挤开,落在队伍后面,再想挤上去可就难了,他只好远远跟着队伍走着。

一直到杨省长离开,刘康乾始终没能凑到跟前去,基层和学校不同,每个人都貌似忠厚,其实背地里打着自己的小九九,刘康乾分不清善恶忠奸,一个科室的小年轻,当面恭维背后打小报告,貌似忠厚的村民,恶毒起来简直令人发指,在省城大家都看不上眼的蝇头小利,在这里能闹出人命来,这种日子让他绝望,据说选调生在基层必须扎根两年才能调动,他不是一天天数着日子过的。

一周后,刘康乾终于看到了希望,他毕竟是名牌大学出来的高材生,写材料很有一套,杨省长调研回去之后的调整方向,就是按照刘康乾的建议来的,于是县里慧眼识珠,将刘康乾从乡镇基层调到了县委专门写材料。

县委机关大院里来了新人,关于新人的各种谣言也同时传开,据说这个叫刘康乾的选调生,是杨启航副省长的私生子。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