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卷 智斗京城 第二十二章、初心莫悔(3/4)

之人。似秋先生这等磊落胸怀,令薛某着实佩服啊!”

……

徐无病拜别了薛涛,走进位于东市口长乐坊内的“云起”客栈,回到自己日间定下的房间,却见朱无能正仰天躺在床上,兀自鼾声如雷。无病不由苦笑数声,想起白天自己的经历,直如梦境一般……这时身体但感困乏之极,当即便和衣睡到。

几乎与此同时,长安城兴庆宫御书房内,魏王李缜双膝跪倒,匍匐于地。一位苍颜白发、年约八旬的老人,步履蹒跚地走到椅子上就坐。他虽只是穿了件杏黄色的便服,身上未着衮冕,头上也未顶通天冠,但在他举手投足之中,却自然而然地生出一股君临天下的皇皇气势。这人便是主宰大乾天下七十年,被誉为一代盛世明君的康元皇帝李重盛。这位皇帝甫一落座,便神情困乏地说道:

“朕都要歇下了,什么事非得现在说?”

“儿臣求父皇开恩,饶了儿臣的老师秋明礼。”

李重盛龙目微张,面露不悦道:

“他目无君上,妄议先皇法度,如此佞臣,其罪当诛!”

“秋先生忠心国事,他所陈的十二条变法纲要,皆是治国明理、济世良方,无一不是利佑我大乾的江山社稷,福泽我大乾的黎民百姓,他是一个大大的忠臣!”李缜回道。

李重盛冷哼道:“你懂什么济世良方、治国明理?!那租庸调法乃是我朝太宗爷所创,行之两百余年,方才有了这大乾的盛世。‘治大国而数变法,则 民必苦之’……这祖宗成法,岂能说变就变?!”

李缜道:“太宗爷所创的租庸调法,原是至善至伟的宏宏国策,只可惜经年日久,如今我大乾天下,土地多有兼并,良田尽在豪族大户之手。若徒依祖法,只以人丁收税,则无地之民不堪赋税之重,有地之户又大肆逃税,长此以往,国库渐空,而生民益艰,儿臣闻‘治国无其法则乱,守法而不变则衰’,若再不行变法,儿臣深恐我大乾国势,将日益衰颓也……”

李重盛双眉深蹙,宽阔的额头上,隆起一道道深深浅浅的皱纹,一双龙目中突然精光大盛,他紧紧地逼视着兀自匍匐于地上的李缜,没有人知道此刻他脸上的神情,是愤怒、震惊,还是沉思、感伤……过了良久,李重盛眼中的光芒渐渐黯淡了下去,他悠悠叹了一声,说道:“你先起来吧!”

“谢父皇!”李缜站起,躬身肃立一旁。

“我儿长大了,懂得为父亲分忧,甚好……甚好!然法者,乃天下之程式、万事之仪表也,变法这等大事,又岂能容他一个小小的五品官置喙?”李重盛道。

“秋先生身为户部佥事,体察民情、改革税制,开源节流、充实国库,正是他的本职。”李缜回道。

“好了,你的奏请,朕已知晓,朕会斟酌处理,你先回吧……”李重盛挥了挥手,示意李缜可以退下了。

“儿臣恳请父皇,即刻下旨,放了秋先生!”李缜拱手道。

“秋明礼刚入诏狱,怎可说放就放?!”李重盛道。

李缜说道:“儿臣听闻,父皇于数月之前,发招贤皇榜于各道,父皇虚怀若谷、求贤若渴,令天下人无不景仰。秋先生博古通今、胸罗万象,师圣贤之道、谋经世之用,似秋先生这般大才,就在父皇眼前,父皇却视若未见,反倒将他打入诏狱……”

“住口!”李重盛怒道。

“父皇!”李缜再次双膝跪倒,以头着地,抗声道。

“缜儿……你这是在逼你的父亲啊!……咳咳咳……”李重盛一张脸憋成了紫红,显然是急怒交加,又连续咳嗽了数声。

门口肃立的皇帝贴身宦官,宫廷大总管高良士,见到屋内的父子两人,抗辩不休、僵持不下,直急得如热锅上蚂蚁,他心中焦急不安,但仍是不敢擅自进来劝架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