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五十一回 郭衍密室献毒计 裴世矩奉命行事(2/3)

给宇文化及的就是郭衍密访越王府的消息。

“他们密商些什么可曾探到?”宇文化及表情极为严肃,冷声轻问着自己的属下。

“府中细作从端茶伺候的丫鬟哪里只是探得,二人书房案桌上摆放着一张山形图。未曾探知他二人在密商什么。”细作百户轻声回复着。

“好了,下去吧!继续密切监视。告诉监视太子府的李百户,太子出猎的护卫人数出城多少?回城多少?有无生人?一定要探查仔细。”宇文化及听完手下人的汇报,也是一时不知该如何是好,只得做出了更为详细的监视方案。因为他知道,如果从江南雇请的杀手要混入城中,随太子出猎卫队一同进城是最佳的方式,驻守禁军城门官不管事谁也不敢在城门处挡驾问询的,包括自己的次子宇文化龙。

天色已晚,这天并没有特别引人注意可疑的事情发生。宇文化及不便再去寻刘文静商议此事,只待来日在同他诉说。但宇文化及心中还是略显不安,他是知道那郭衍的本事,郭衍在太子党人中绝对算得上是一个智谋深远的人物,其地位不亚于晋王府的军情司指挥使刘文静,是越王杨素手中的第一谋士。他二人商议的是什么呢?桌案上的山形地图?嗯?应该是秋猎围场山区的地图。他们对着此图在密谋着什么呢?不行。

想到这里宇文化及忙对门外的护卫大喝一声,“去把王德千户给我找来,就是睡下了也得给我揪到此处,快!”

河东郡潞州府衙门。

裴世矩、裴蕴、刘炫、郑旭、李景的文武聚在一堂,裴世矩手中拿着一封4天前由京城晋王府大司马宇文述发至河东潞州的书信,这是一封整理了晋王殿下口谕的书信,有晋王杨广的印签。书信中详细写明了诸多需要潞州府配合的事项,今天刚刚收到军师司马裴世矩便紧急召集众文武商议落实之事。

“各位,前日宇文成都和伍云召二将领军前往太行山招募群雄成功后返回我潞州作短暂停留歇息,你我皆知现在太行山方圆数百里已为我晋王殿下所有。这是晋王来信,上书欲将太行山作最大开发,以作为我晋王殿下以争天下的重要基地,太行山与我河东紧邻,期间涉及诸多我河东配合事宜。各位可传看此信。”说罢,裴世矩将书信递与就近的晋王府主簿裴蕴。

“殿下信中说到以我河东郡人力、物力及财力大力面向太行山区输送,以便在3年内将太行山区打造成集军事、经济和后勤基地,地位不亚于现今河东。其中,在军事上的配合是由河东郡提供不少于10万人军队的配给,含盔甲、军械和粮食军饷;经济上的配合则是暂停河东流民的收容安置,今后的流民百姓不论男女皆送往太行山区安置,以增加其人口户数,总目标是移民达到85万户。在这些百姓尚不能自给自足前,所需粮食需要河东支持;后勤建设上则要求我河东将土豆红薯作物支援太行山区并调拨熟悉栽种的农户数千人入山教习山民耕种。以上三事,大家都议一下吧!”在众人正传阅书信时,裴世矩不慌不忙的对大家说道。

“裴大人,下官主管河东民生发展,这三件事中均涉及民生部分。既然晋王千岁拿下了莽莽太行山这块巨大的无主之地,就当全力进行开发,这对晋王千岁今后定鼎江山社稷有着巨大利益。太行山共19寨,北至燕云,南至中州,向东可直击冀州平原,西则与我河东联为一体,正如晋王千岁书中所言是一块能养民、储粮、屯军,进可攻,退可守的宝地。我河东现今制贩解盐、粮食、解池海货等,也已积累下足够支援太行山基地建设的钱饷,足可支撑殿下所需的成军15万的目标。另,河东流民经过数月征募现已与所开发土地基本饱和,每天再有过往流民便可直接送往太行山区安置,所需粮种、农具、耕牛等我部全力支持。”裴蕴言语清晰的向与会众人阐明了自己的态度,说完便看向自己属下重要的幕僚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