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三百一十四回 李密谈治鲜之策 渊盖家被赐国姓(2/4)

学习我朝,不许再讲高句丽语。如此最多三年,半岛便可真正纳入我朝,再无异族。”

“好!玄遂先生办法可行,也必须如此。要从孩童抓起,可将适龄孩童全部收入我中原学堂,从小研习我中原文化,受我中原文化熏陶。只是,偌大一个州,不亚于我齐郡大小,只剩3百万人口太过稀少了些。”

杨二说完,起身背手原地兜转着思考了起来。

若想彻底由中原汉人统治鲜州半岛,必须从中国迁移百姓过去,类似于后世民国时期的山东人民自发的闯关东运动。

想到这里,杨二似乎有了可以借鉴的主意了,于是说道:“如今我朝齐郡人口众多,且与鲜州隔海峡相望,不妨迁齐郡百姓入鲜州生活。汝等觉得如何?”

“陛下,要说人口众多,生活富足,非齐郡莫属。那王博在齐郡可谓是做的风生水起的,工农学商无一不兴盛,特别是海贸这块占据了外贸交易的近7成。就近迁齐郡百姓过去最好不过。”外事民族部驻扎涿郡副相王懿说道。

“陛下,不知欲迁多少我汉民百姓入鲜州半岛?”李密关切的问道。

“最少要迁3百万人口过去,或可再多些。”

“陛下,不如令王博迁3百万属民过去,在令我朝各州府各迁30万人同去,这样便能解决鲜州人少之短。”军情处负责齐郡、冀州的副相李太智谏言道。

“呵呵!好!就这么办。为鼓励我朝各州百姓迁居半岛,玄遂先生可制定各项优惠政策。给汝三个月时间,拿出一套利民优惠条款来给朕看。半年为限,组织大规模迁民。”

“是,微臣遵令。”

“另外,原涿郡守备军薛万彻部10万将士驻守平壤城,15军楚能部和鲁明月水师一部驻守南部海港金海京,以防海峡对面的倭国人入侵。其余现在鲜州各军全部回到各自出发地镇守。”

由此,治理鲜州的基调便定了下来,这为鲜州半岛彻底融入中国奠定了基础。

“陛下,渊盖太作父子又来了,这已经是他二人第三次请见陛下了。”梁师泰走到杨二身边小声说着。

“哦?又来了,这么急?不是让他父子在馆驿等候么?”

对于怎么安置渊盖太作父子,杨二始终没想到好的办法,因此,并不急于见这二人。

只等鲜州被接管的差不多时再说如何安置这两人的事情,不想今日这父子俩又来行宫请见。

“陛下,渊盖太作父子在原高句丽国朝廷口碑甚好,想必其是为国内百姓向陛下请命来的,毕竟今年春夏高句丽国遭受了百年难遇的水涝灾害,其国中百姓生存艰难。陛下不妨见他一见。”王懿提议着。

“师泰,让他父子进殿来吧!”杨二略作思索后还是接受了王懿的建议。

“是,陛下。”梁师泰答应一声后出去了。

片刻之后,渊盖太作父子便出现在杨二和众人面前。众人看去,直觉前面老者渊盖太作气色尚好,只是略显苍老了些,貌似一普通和蔼老人。而渊盖苏文半尺长须飘洒,身板挺直,仍旧是一副不卑不亢,气度不凡的样子跟随其后。

见礼毕,渊盖太作说道:“陛下,老夫已到此十余日了,每每见此地百姓生活无虞,市井繁荣便想起我高句丽不,是鲜州百姓生活艰难,朝不保夕。还望陛下尽快向鲜州百姓输送粮食,以免爆发人间惨剧。”渊盖太作说着便要下跪,渊盖苏文赶忙上前扶住。

见此情景,杨二也不禁动容,起身来到渊盖太作身前亲自将他扶住。

“老人家请起,请先坐下说话。”

见渊盖太作父子都落座之后,杨二回到主位,继续安抚道:“老人家为黎民苍生,宁愿舍弃王位,爱民惜民之心跃然纸上,足令朕钦佩。老人家无需担心,朕已吩咐进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