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九十四回 凄风冷雨回故乡 形象全无啖美食(2/4)

能说来过这城北的五丁路吧!不能告诉小李二1400年后这里还将修建一座大桥取名作“五丁桥路”吧!

一行人顺利的入驻了五丁客栈,原来这是一家集客栈和酒楼为一体的奢华去处。也许是因近期蜀国和中央关系紧张的原因,客栈和酒楼的生意都不是太好,聚会喝酒的人不多,客栈上房也多有空闲。今天得杨二一行入驻已是这里最近最大的一笔买卖了。

安顿好一切之后,夜已经很深了。但杨二此时却毫无倦意,这时的蜀国都城萦绕着一种非常不安的气息,作为局外人的杨二能够敏锐的感受到。

“嗣昌,明日你可拿我的名帖到王府传唤蜀王杨秀到此来见。”

“公子,下官以为不可如此。为稳妥计,当观望一时在行召见之举。”柴绍见杨二急于见蜀王杨秀,觉得不妥,便出言劝道。

“嗯~就依嗣昌所言,明日多探探城中情况再说。”杨二听了柴绍谏言后,略想了想,决定听从,毕竟这里是别人家的地盘,更何况这里还有对自己新政极为不满的世家,且世家的势力足可颠覆自己弟弟蜀王杨秀的政权,轻易暴露自己身份确实有些不智。

打发走柴绍之后,杨二伏案字斟句酌,写了一封简短的书信,这是写给蜀王杨秀心腹大臣章若水的一封书信。杨二心想,自己弟弟可以先不见,但这章若水是必须先要见上一面的,他是自己此行能否成功的关键人物,此人较为贪婪,属于见利忘义那种人物,自己完全可以以京城富商的身份先和他见上一面,探探他的口风之后再做决定。

一切妥当之后,一阵困意来袭,杨二不得不脱衣上床就寝了,而此时床上的两位妻子已经发出了轻微的鼾声。

下了一夜的小雨,也不知何时停了。

随着天色放亮,一缕难得的阳光射向地面,客栈外的街道上逐渐有了喧嚣的人气,各种商贩沿街的叫卖声终于将沉睡中的杨二惊醒。从窗外射进来的阳光格外明亮耀眼,让刚睁开眼睛的杨二感到有些不适,急忙用手揉了揉。

“夫君,醒了就快梳洗吧!今天难得有太阳,等下也好出门去逛逛,好歹也要置办回几匹蜀锦,做一身好衣裳。”王黛见杨二醒了,忙上前服侍他穿衣并轻声说道。而出尘此时也在利用难得的空闲时间在一旁打座。

穿衣洗漱完毕后,杨二也换了新衣更显得一身清爽。这时,柴绍领着小李世民又来了。

“师傅,方才姐夫带弟子出去吃的街边小吃,甚是好吃。弟子给师傅也带了点回来品尝。”说罢,小李世民将手中的一个饼状的东西递给了杨二。

“呵呵!这是不是蜀中有名的锅盔?”杨二接过饼一看便认出了这饼原来就是后世成都满大街都有售卖的小吃--锅盔。

“是啊!师傅怎么知道的?难道师傅吃过?”

“呃~这个嘛~”小李世民的这句多嘴,却让杨二不知该怎样回答了。自己确实吃过,后世在成都上学时还没少吃,但却不能这样回答。

“呵呵!这个锅盔嘛,也是为师见蜀中商人随身所带的,此物在成都亦属平常。”杨二只得现编了个说法,但也合情合理说的过去。

“那师傅可知这锅盔还有个名字?”小李世民问个没完了。让正在咬着锅盔吃的杨二不觉一愣,名字?锅盔的名字?这还不简单吗?

“呵呵!如师傅猜的不错,此为“军屯锅盔”。”

“师傅你怎么什么都知道啊?莫不是昨夜出去吃过?”

“世民,住口!昨夜外面下雨谁都没出去过。”柴绍忙喝止住胡乱猜忌的李世民道。

“呵呵!为师不光遍览群书,而且还对各地趣闻野史多有了解。这蜀中锅盔原为蜀汉丞相诸葛亮发明,专为蜀军屯粮及行军干粮之用,故名为“军屯”,后因美味制法便流于民间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