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十一回 京城太子党密谋 孟海公抢作先锋(2/4)

杨素再次转头问着宇文恺。”

“王爷,段大人之言有理啊!若是圣上病体沉重,便可趁机进言。那时,晋王正与诸反王交战正酣,自是无暇顾及京城禅让一事。若是生米煮成熟饭了,晋王就算再有能耐也只得认了。”宇文恺狠狠的说着,众人听了也都纷纷点头,更有几人连声说好。

“嗯!容老夫三思。”杨素并未当场决断,而是婉转的推却道。

“好了!越公多想想吧!本公这就回府去了。”见杨素一时无法决断,姬威也不急,见所议之事差不多了,便出言告辞,想早一步回太子府向太子禀报。

“恭送姬公公了。”杨素等人见姬威要走,也都赶忙起身拱手相送。陪同姬威一道回去的还有太子府幕僚段达。

随着姬威的离席而去,这场酒宴便到了尾声。随后,不断有不胜酒力者离席。当最后只剩宇文恺一人准备告辞时却被杨素叫住。

“请宇文先生随老夫到书房一叙。”宇文恺只得跟着杨素转向后堂书房。

“宇文大人,方才所言似乎另有深意,这里别无他人,不妨细细讲来。”

“越公,下官以为禅让之事久拖必然与我无益。虽中原乱战表面上晋王一家对抗十余家反王,但王爷也是知道的,中原诸王间表面团结,却私下无不勾心斗角。潼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诸王必然久攻不下,日久必生变故。晋王极可能最终获利,那时,诸王灭,晋王净得中原之地,收中原诸王之兵,兵精将广,兵势岂止百万。待到那时就算圣上禅让,我等也会顾忌晋王势力,又怎敢贸然扶太子殿下登基为帝?”

杨素听了不住点头,一脸忧郁。宇文恺所言句句在理,不由他不服。

宇文恺见杨素并未反驳便接着继续说道:“但这中原大战对我太子党而言也确实是一个最好的机会,若是错过了便断无翻身之日了。”

“汝是说,趁乱夺位?一可号令天下之兵勤王;二可乱晋王方寸,使其势力分崩离析,败于诸反王之手?”

“越公,难道还有比此时更好的机会吗?”

“但圣上若是全无禅让之心,又当如何?难道行那宫廷政变之事?岂不惹得天下人不服,反为不美了。”

“越公,政变一事万不可取,当思他法。”

“好了,汝之意本王已知,容本王细思,且请回府,今日之言你知我知即可,明白吗?”

“下官明白,绝不会露出半个字的,下官告辞!”

宇文恺匆匆出了越王府后,往身后连看了几眼,确定并无人盯梢,便急往自己府中而去。

黑暗处,两个晋王府暗探见最后一名参与王府夜宴的宇文恺从府中出来后,便悄悄潜回晋王府向宇文述汇报去了。

与京城暗流涌动不同,此时的洛阳俨然已成了一个巨大的兵营了。诸王各自带兵如约而至,杨玄感甚至直接弃了红桃山寨举所有喽兵下山,为的就是在此次会盟讨隋之战中争得话语权。徐茂公也陪同单雄信、秦叔宝等共计10员大将连同收拢的鲁郡各府县府兵8万来到洛阳会盟,成为一股较大的势力。只有最远的江淮山阳公杜伏威带着2万骑兵最晚抵达。

当夜,由盟主王世充为地主的会盟晚宴在洛阳王府举行,参与会盟诸王带着各自的军师、元帅们全都到场。

“诸位,果如徐军师之言,如今已过半月时间了,我等诸王联名奏折如石沉大海般没有音讯。好在,我等已有准备,今日总算悉数应约到场会盟。细数下来,我等众王会盟之兵已达50万,大将千员。今晚盛宴之后,明日便誓师出兵。来,诸位大王、将军,本盟主敬诸位一杯。”王世充现在可谓是信心满满,豪气勃发,举杯就要敬在座诸王和大将们。

一杯下去,作为盟军军师的徐茂公起身说道:“各位大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