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294章:宫宴.(2/4)



皇帝没什么表情地说:“都是你的。”紧接着就说正事,“你方才提到的造大船,有特别的要求吗?”

皇帝是真心急啊!赵瑗把刚扒进嘴里的米饭,快速地咀嚼了两下咽了,又喝了一口汤冲了冲,才应话:“最重要的是坚固。臣在南粤府见的海船,用柚木做甲板和龙骨,用松木或是杉木做船体。经大风浪而不散架。”

皇帝思索了一会儿,接话道:“一个风浪过来,船体四裂,人掉水里直接冲走,还没开打,就败了。”

“臣是想,若是船够坚固,可以用船去撞击对方的船。金人十有 不懂水性,掉水里生还的可能不大。”赵瑗顿了一下说,“就是不知道臣这个设想,能否行得通。”

皇帝眼睛一亮,停下了一直搓捻着的拇指和食指,激动地说:“这个主意好。行得通。”说完,对着门口高声喊话:“传吏部李尚书过来。”

听到外面有内侍应了声,皇帝收回目光,对赵瑗说:“这事交给李尚书的那个兄弟办,把他和他的人调到采石矶去。把钱知府重新调回去负责经界法。”停顿了一下,“他们两个人,估计都不太乐意。怎么说服他们心甘情愿接受御令?”

赵瑗没有任何思考地说:“把李来福官升至四品的壮武将军,封忠武候。查钱知府近五年的人际往来。”

皇帝呵呵笑:“查到他以为性命不保时,再让他去南粤任知府,还不得感激涕零。”提到查人审案,皇帝的笑意更深了,“荣国公这件事,你做的极好。艰难困苦的环境里,是能考验一个人的韧性和忍耐力。但更能检验一个人忍耐力的是,当他面对眼前的唾手可得的胜利成果,能否忍着双手不去收割。”

“是爹爹教育的好。”赵瑗认真地说,“反正刘跑跑又跑不掉,臣早晚还是会找他报仇的。”

赵瑗这看似孩子气的话,令皇帝哈哈笑出声来。皇帝知道,赵瑗如是说,就意味着他心里不再纠结这件事了。于是就结束了这个话题,说了别的:“二哥的亲事,我属意的原是魏国公的孙女。但目前这个状况,要依仗建康王家。”

“距离采石矶最近的驻军地是建康,王家在建康一呼百应,在关键时刻,是需要军民同心的。”赵瑗顺话说:“臣在太傅府里,见过两次王紫晴,相貌和谈吐均是上佳。”

皇帝“嗯”了一声后说:“你先用饭吧,刘尚书过来后,你同他打个招呼后便可离开了。”

赵瑗想说,臣不用跟他打招呼,臣可以改日跟他打招呼。开口的时候,想到了更好的说法:“爹爹跟外臣单独谈话,臣在这里,不方便吧?臣现在就走,到宴席上用饭。”说着,就把盘子里的菜放食盒里放。

越来越不争气。以前想法设法制造机会,讨好重臣的劲头哪儿去了?眼前多好的要机会,视若不见。皇帝冷冷地斜了他一眼,沉声说:“放下。再急,让你媳妇自己回去,今晚你在太庙里守岁。”

赵瑗忍不住一哆嗦,手里的盘子哐当滑了出去。为了表示他当下的行为,只是不小心,而不是被不让回府这事吓着了。

他笑着的对着门口的小内侍一招手:“把东西收了。”说着坐回了方才的位置,虚心请教道:“爹爹,有什么名目提拔王嗣同吗?”哼哼,再留再留,再留最多也是留到李尚书过来。

紫辰殿的酒宴撤了,摆上了元夕夜的重头戏茶宴。

太后例来是不参加茶宴的,在酒宴未结束前,就提前离了席,两位贵妃执意要送她,也跟着走了。

难得身边没人跟着,提醒她这不能做,那不能做。郭思谨招来了不远处的一个小内侍,交待了几句,便独自出了紫辰殿。

元夕夜里,没有月亮;天阴沉沉的,也没有星星。但并不黑暗。高挂的红灯笼把青石砖的地面映照成了暖暖的橘黄色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