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692 礼尚往来(2/4)

苏朗的话没说话就被牛犇打断,牛犇眉头紧皱看着苏朗,疑惑道:“苏镇长,生猪方面的数据是不是记错了?”

被牛犇打断并且质疑,苏朗非但没有表现出不满,反而笑着称赞道:“牛厂长真的够专业,只是一句话你就发现了关键问题。我很负责任的跟你们讲,这个数据是真实的,并没有记错。”

王泉已经不再是之前那个一丁点养猪常识都不懂的小白了,牛犇问出这个问题的时候他也察觉到了不对劲儿,只不过出于礼貌不好意思打断他。此时看苏朗如此自信的强调数据没有记错,就知道这里面有故事,接下来才是苏朗真正想说的重点。

果不其然,苏朗没等两人再次开口,继续说道:“其实,这个数据并不算二郎镇的高光时刻。之所以存栏出栏数据不对称,主要是因为当时平西县的外贸猪场就在二郎镇。”

外贸猪场?

王泉第一次听到这个词汇,颇感疑惑的看向牛犇。牛犇则是一脸恍然,注意到王泉的眼神,赶紧解释道:“外贸猪场是当时的特色存在,几乎每个县都有外贸猪场,当时属于公营企业,后来因为某种原因逐渐退出了市场,但主要原因还是利润方面的问题。有些外贸猪场改制后被私人承包接手,有些则是永久性的取缔了。”

“牛厂长说的不错,平西县的外贸猪场就是永久性的消失了。”苏朗感慨说道,“那个时候的外贸猪场可谓是风光无两,二郎镇的养殖量也是被外贸猪场带动起来的。可随着外贸猪场的落幕,大部分养殖户都不再看好养猪产业,有些转型去养鸡,有些则是直接退出了养殖产业。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二郎镇开始走下坡路。直到现在,二郎镇的养殖结构还没有大的改变,107国道两旁的禽类生产器具加工厂足以证明这一点。”

说到这里,苏朗脸上已经挂满了苦涩意味,看着王泉说道:“咱们平西除了地多,真的挑不出来什么优点了。传统农业创造的经济价值在逐步减少,养殖产业又是瘸腿的状况,二郎镇的生产总值虽然在上涨,但如果认真对比分析的话,实则是倒退。”

“别的乡镇都在积极进步,虽然进步速度有快有慢,日子终归是越过越好,可我们这里……”

王泉不懂苏朗关心的这些数据,却也没有打断苏朗。

“本来就不乐观的养猪情况因为非洲猪瘟的影响,更是雪上加霜。虽说从去年开始生猪价格飙升,但敢下场养猪的百姓却不多。即便是养猪了,养殖规模也一直上不来。”苏朗惆怅的叹了一声,再看向王泉的时候眼神里多了一丝亮光。

“王总,你在仁和乡搞的大型养殖场和种猪场很不错,特别是养殖合作社,听说带动不少当地百姓加入养殖行业。我听说二郎这边也有养殖户从你们合作社里采买东西,特备是良种猪精,给养殖户带来了不少信心。”

普通百姓缺乏冒险精神,更喜欢随波逐流,也就是俗称的随大流。不管是那个地方,只要有带头人的出现,并且让百姓们看到带头人赚到钱,就能给普通百姓增加信心,特别是大型企业带头的话,会让百姓对行业前景的信心成倍增加。

王泉明白苏朗的意思,心思一动不禁试探道:“苏老哥的意思我听明白了,你是不是想让我在二郎这边投建一个大型养殖场,用以带动周边百姓养猪?”

苏朗眼睛更亮了,嘴角带着笑意不停点头,“对,我们就是这么打算的。王总投建这么大的屠宰加工厂,肯定少不了对生猪的需求,再说你本身也在搞养殖。如果以后需要扩建养殖场的话,我希望王总能够优先考虑我们二郎镇。”

新养殖基地还处于建设当中,建成之后还得稳定发展两年回笼资金。优先考虑倒是没啥问题,关键是短时间内肯定不行。

王泉能感觉到苏朗渴望带领百姓创造更多财富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