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三百四十五章:宁锦报功崇祯轻笑(1/2)

当然,崇祯实际上给予张书堂的,也只是一个虚荣罢了。

崇祯给了张书堂一个昭武将军的散阶官职,当然虽然按照这个官职是不能成为郧阳府的守备的,但是,张书堂一贯都是低阶高配,况且他原本只是从五品的武略将军,这一次可是等于直接升了五级了!

实际上社会上有一种现象,我称之为“讲台效应”。

正如学校里的学生,在课桌下做一些小动作,自以为做的天衣无缝,殊不知站在高处讲台上的老师虽然不知道你的心思,但是却是将你的动作收入眼底的。

在社会上一样是这样,上位者因为掌握的渠道对于底层来说就是站在了讲台上,是以所作所为很难隐瞒上位者。

掌握了大量资源的上位者,因为掌握着庞大的资源,使得在看待底层的事物的时候,就已经占据了先天的“讲台”,是以,对于底层的动向,上位者实质上是一目了然的。

虽然出于某些顾虑与考量,上位者不讲出来,但是先天的这种阶层的压制,是得底层的动向很难隐瞒上位者。

张书堂已经算是掌控了郧阳全府的事情,对于崇祯来说,并不是秘密的。

他本来就已经布置了棋子,准备利用曾阿牛这个小棋子,来搅合了张书堂的谋划,只是,此时张书堂的所作所为,却是让崇祯选择了无视他对于郧阳的掌控。

王在晋的话语已经深入崇祯的内心,他已经明白水至清则无鱼的道理,只要是张书堂不曾背叛了大明,不过是权力罢了,给他又如何?

这时候的大明,总督可是不再是一个稀罕的事物了,不管是辽事、还是三边,崇祯早已任命了数个总督数处的将吏所在,既然如此,不过是一个山区,一个不是大明腹心钱粮的所在,又能翻起了多大的浪花!

再说了,张书堂做的再过,还能比东林的危害更大吗?

他的祖父万历皇帝,就能够容忍了东林一脉,要知道东林在支持他的事情上,可是比不得张书堂的,既然如此,莫说是一个郧阳府了,就算是郧阳抚治又如何?

大明屹立两百五十余年,何曾因为疖藓小患而伤了国本了!

况且这一次,若不是这个当初因为些许愧疚而许诺陈奇瑜与王在晋的小吏,这个只是一个从五品的散职,这个不过是一个因为理会错了他的意思的郧阳守备,这一次辽东的祸害,还不知道要霍乱大明多久呢!

实际上对于崇祯的攻歼虽然很多,但是有一件事是不得不称赞此人的。

历史上的宁锦祖大寿曾经在石砫秦良玉带兵到来的时候,在永平等地与秦良玉抢功,更是被秦良玉直接告状到了崇祯这里,但是,崇祯却是依旧是原谅了祖大寿,甚至连呵斥都不曾了。

这个素来以刚愎自用被人认知的君王,实际上哪里有史书上表现的那么不堪了!

要知道,就算是后来的东林因为袁崇焕的倒台,而被崇祯抓住机会,清理出了朝局,但是,在东林人的记载中,也是很是对于崇祯的作为认可的。

然则,国人素来都是盖棺定论者,对于一件事一个人的评价,最终的成败却是评判的大头。

一件事、一个人、一个王朝,哪里是一加一就是二这么的简单了啊!

实际上今天的朝会,崇祯与诸臣并不曾谈论了什么高深的东西,今天是正旦,若是平常的年间,几天的崇祯是要与朝臣、与贵人们同欢的,但是因为去年大明发生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再加上朝廷这些天正在清点诸臣的功勋,使得就算是在正旦这个日子里,崇祯与他们依旧是在商量朝事了。

到了天色将晚的时候,祖大寿的信使到了皇宫。

崇祯微微蹙眉,让他开口了。

“启禀陛下,微臣该死,祖将军让微臣带队送回的建州贼酋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