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两百五十章:太差劲了(2/2)

管是猎枪手,还是火枪手,实际上训练的都很是充足,每一个士卒只要是在手中枪械的允许范围内,都能够射中精度射程之内的物体,君不见带上三零火已经超过了三百杆的猎枪到来,那些原本的火枪手却是毫无障碍的就能够成为猎枪手。

正因为平时不计消耗的训练,使得张书堂所部的火枪手,实际上的命中率都很是可观。

而其他军营的士卒,就算是军饷从来不缺的宁锦,除了家丁之外,也是五天甚至十天才操练一次的。

这还是出操!

若想接触火枪,进行实弹射击,甚至很多军营的兵卒,一个月也难以打上几发弹药。

而郧阳营,则是每天最低三十颗子弹的消耗量,两相比较起来,那一方士卒的精度更高,就无需赘言了。

正因为这样,使得那些指挥的总旗,不管是郧阳营的还是满桂营的,见到由满桂营火枪手当做辅兵,有郧阳营士卒担任主射手,竟然能够更多的杀伤达子。

自然就采取了这种更为高效的办法,至于军功的分配,始作俑的薛新志不是提出了平均分配吗?

更何况,一人主射,其他人辅助,本就是大明军队火枪手的战法之一。

不管是范伟还是满桂营派来的指挥,见到这样做的战绩更好,也就放纵不管了,本来猎枪兵这样的兵种,就不适合齐射,放任他们自由射击才能更大的取得战果。

事实上,自从膛线枪出现之后,排队枪毙就已经变得不可取起来。

膛线枪出现的时间很早,在十五世纪1420年,德国的一个铁匠,为了方便装填子弹,就射击了一种带有沟槽的枪管,这种直来直去的沟槽,能够更快的装入子弹,这时候的沟槽只有一根,还是直的。

后来有人发现带有膛线的枪支,射程要比滑膛枪更远,于是又出现了多槽的膛线,据说在意大利十五世纪的1476年,就有了螺旋膛线。

因为膛线的英文是rifle,读音翻译过来之后就是来复,因此膛线枪,也被称呼为来复枪。

常言不疯狂不成魔,而能够疯癫之人,除了先天傻子之外,超过九成都是精英……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