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六百四十九章 水深(2/3)

称呼长辈为“爷”,同辈之间也可以如此称呼,这种称呼体现了双方关系的亲近。

比如,董明完全可以称呼刘小明一声刘爷,称呼宋律师为宋爷也没问题,但是,倒过来却不行了,那样是会闹笑话的。

“哈哈,金子在啊,来了几位康宁的朋友,想到咱沈阳道市场长长见识,我就给带来了,有什么不周到的地方,受累包涵着点儿啊!”刘小明客气地道。

“必须的!别人的面儿不给,能不给刘爷您面儿吗?”这位叫做金子的光头大汉目光从刘小明身上收了回来,又落在了宋律师身上,声音变小了几分,嘴巴向前又探了探,这才用董明听着都很费劲的声音道,“兄弟,在沈阳道这儿逛,不明白价儿,可以问,问摊主没事儿,问你身边儿的人也没事儿,但在问你身边人的时候,一定小声点儿,摊主们都忌讳这个,你想啊,这么这大张旗鼓地问了你边上的人,那人肯定不能把价给说高了,万一碰上个刺头摊主,跟你杠上了,你还真不好脱身,搞不好最后还得按照摊主出的价把东西给收了!”

董明听着金子的话,心里就暗骂这些摊主们不讲理,可是细细品一下吧,发现他们的话居然还有那么一点道理,因为摊位上可不一定只有你一个顾客,这个时候,如果有人把较低的价格报出去,摊主能没意见吗?

古物市场上的生意,最大的特点就是价格不透明,顾客与摊主,多是在双方讨价还价之后成交,假如顾客对价格比较清楚了,摊主还怎么再去与对方还价?

理虽然是这么一个理,董明多少感觉有些不舒服,现在的情况就是,摊主与顾客之间存在着巨大的信息不对等,懂行的顾客还好些,一些二愣子,只能与摊主凭空乱侃价,而最后看似得到的比较合理的成交价,却很可能是成本价的数倍乃至十数倍。

“行了金子,你看到了,刚刚我可啥都没说,这位兄弟是我的朋友,他看上的东西,您给个实在价,成不?”

金子似是犹豫,又似是无奈,他再次看向了宋律师,指了指宋律师手中拿着的物件,然后道,“这东西,你相中了吗?”

董明的目光,也移向了宋律师的手上,却见这是一个长型铜物件,大概一个半手掌的长度,是一只做工还算小巧精致的,铜制压水井的井头模型!

压水井董明的家里就有,只是现在家里的条件好了,父亲在压水井上又装了一只水泵,省去了人力压水的麻烦。

“东西还好吧……,只是,它的价格呢?”宋律师有些心虚地开口了,他比较喜欢这些有创意的作品,如果价格不算贵的话,摆在家里倒也挺有个性。

金子从口袋里面掏出了一直揣着的手,伸出了两根粗壮的手指,将声音压得更低道,“既然刘爷张嘴了,我也不讲那么多虚的,一口价,给两张吧!”

两百块钱,不能说便宜,却也不算太贵,毕竟那东西是铜做的,宋律师听到价格之后,没怎么犹豫,立刻从口袋里面掏出了钱,递了过去,又让金子将东西给他包了起来。

金子一边打包这个铜物件,嘴里还一边嘚啵着,“我看您都没仔细看,我的这种铜井头,在古物市场里面能看到不少,但我家的这个井头,你回去试试就知道了,它是真的可以把水抽上来的!”

卖东西的没有一家说自己的东西比别人家差,这是商家的共性,哪怕对方已经把东西买了过去,商家仍然会不停地夸赞自己的产品。

董明不知道这个东西,摊主赚了宋律师多少,不过总归只是两百的东西,想必再多也多不到哪里。

就在几人离开摊位之后,宋律师却将这个问题问了出来,虽然花钱不多吧,但他也想弄个明白。

“刚刚我不太好说话了,不过呢,金子的要价也不算心黑,像这么大的铜件儿,我估计他的成本在五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