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三百六十二回 鹊桥之会(2/4)

折,而是一叠花花绿绿、大小不一的高质纸片。其一面有天竺数字并汉字的面额,从一文钱到百文共七款;另一面则是人船器械等各款图案,最大百文面额的是各族大团结,最小一文的则是纪某人的美化版头像。

华币!这叫华币!新郎新娘们很快便从消息人士口中得知,华兴府本月起将用华币饭补取代大锅饭,凭借华币购粮将为两文一升,不到铜钱购买价的一半,听起来,这华币倒是颇似太行之时推行的粮券。当然,随着公家店铺同步接受华币,华兴府的纸币推行也将就此拉开序幕...

水上会台,纪某人脸笑僵了,手递酸了,腿站麻了,总算会过了最后一对新人,得以转入下一环节。早已备好的一干祭祀用品跟着很快就位,更有上百身着整齐着装、斜披大红绸带的寻常军民,兴奋而紧张的登台,随同纪泽一起祭拜河神。

有幸上台参与祭神的军民,或是作战勇猛的士卒,或是任劳任怨的农民,或是表现突出的匠人,均来自基层。由他们而非华兴府高层作为主体来祭祀河神,既是通过当众露脸对他们的付出予以彰显肯定,也是华兴府强调以民为本和鼓励人人奋进的一种方式。单从他们淳朴面庞上的那份激动兴奋,便可看出这一举措的效果不菲。

祭拜河神是内陆各地龙舟庆典中常有项目,虽然华兴府军民未必信奉这州胡罗河中的什么河神,但入乡就俗,顺应民意,这时却是要像模像样祭祀的。东向香案,奉祭三牲,上拜天地,下祭河神,在万目注视之下,纪泽与数十会众端正成列,毕恭毕敬,鞠躬敬香,并由纪泽按照事先备好的祭文朗声祷告:“天佑华兴,立身乐岛,愿息兵戈,予我安康...但求河神,风调雨顺,福泽两岸,五谷丰登...”

一番祈祷之后,便该对河神大人来现的了。祭献童男童女想都别想,三牲投水会污染罗河,也被省了,那就送些粽子煮蛋吧。于是,纪泽与功卒、劳模以及新人们提着备好的竹篮下到船边,将篮中熟食一一投入河中,以敬献河神。于此同时,罗河两岸欢腾一片。

祭神结束,接下节目是一场名为《渔家》的民俗戏剧,这是礼部宣曹协血旗文工团联合编排的一出歌舞剧,剧情无非是士族子弟强行霸占一名美丽的渔家女,其渔夫恋人祈求河神相助,结果河神带着一群神兵神将,并组织起一群渔民,打败那家士族伸张正义,令有情人终成眷属。只是,看那些饰演者的扮相,神兵神将的衣甲似乎很像是血旗军,而那位正义使者河神大人,咋就那么像是纪某人呢?

坦白说,以华兴府的底蕴,带着政治目的而自编自演的歌舞剧《渔家》水平委实不咋的,其剧情简单,排练不足,演员不专业,堪称粗制滥造;可是看看其观众,流民、贼匪、奴隶比比皆是,欣赏水平又能高到哪儿去;这样一来,二者倒是相得益彰,乐在其中。

却见河心平台上,演员们或长袖挥舞,或踢打腾挪,间或高唱一曲,演得相当投入;两岸河堤上,观众们或鼓掌喝彩,或如痴如醉,不时还跟着剧情喜怒吼上几嗓子,看得无比尽兴。整个罗河两岸,却是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

“安乐安乐,有安还当有乐!这等剧目都反响如此强烈,恰因平常生活太过乏味,应当发展文化事业啊!”眼见一众百姓因为一场在自己看来普通甚至拙陋的戏剧而近乎痴狂,重回观礼台的纪泽不由感慨。

自言自语间,无人捧哏的纪某人忽觉身边有些安静,扭头一看,纪芙这个丫头片子正盯着河心平台看得入神,瞥眼另两侧,剑无烟与赵雪二人更是痴痴凝望,目光灼灼,艳羡流露,那里已是剧目结局,渔夫与渔家女正在簇拥中步入婚礼...

“系桨时间到啦!小伙子们,加把劲哟!”一阵震耳的齐吼从鲨鱼一号传来,打断了纪泽身边的怪异气氛。抬眼看去,船台上戏剧早已收场,代之以三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