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七十三 实施(1/3)

四人拜道:“拜见太子殿下。”

王彦身高不过五尺有余,但是极为健壮,邵兴高高瘦瘦,双目有神,邵翼看着文质彬彬的,至于王燮则十分高大帅气。

仔细打量一番后,赵桓一一扶起四人,道:“四位不因东宫式微来投,吾不胜欣喜,且坐下来说话。”

“多谢殿下。”

落座奉茶后,四人开始介绍自己出身。

其实没什么好说的,此时四个都是无名小卒,并无出色的经历,因此乏善可陈。

但是,赵桓记得四人以后的经历。

邵兴不必多说,能文能武,擅长奇兵袭扰,邵翼嘛,可为文官。

王彦比邵兴还要牛逼。

王彦年轻时性格豪放,爱读兵书,后受父命赴京师,隶弓马子弟所,经宋徽宗亲试,授为清河尉,后入泾原军中,两次随种师道讨西夏,立有战功。

因奉养母亲辞官归乡,不出。

靖康年间,王彦慨然弃家赴河北,投在河北招抚使张所帐下,被破格提拔为都统制,当时岳飞为麾下裨将。

建炎元年九月,王彦率岳飞等七千人强渡黄河,进攻卫州。

与金兵激战一天后,收复新乡,取得渡河以来的第一次大捷。部

金人误以为宋军主力来到,出精锐六万余将其所部围困。

此时,张所贬逐岭南,河北西路招抚司撤销,王已成孤军。

因众寡不敌,又无外援,多方遂突围而出。

当时势危,有部将将带兵而走,其中便有岳飞。

王彦转,入共城西山结寨,并以心腹联络两河豪杰,结成联盟,共同抗金。

其部军兵为他抗金赤心感动,都在面上刺“赤心报国,誓杀金贼”八字,以示忠于王彦、忠于宋廷,是为八字军。

因与金人屡战屡胜,王彦声名远播,两河义军纷纷响应,又有傅选、孟德、焦文通等归附。

势力扩大后,王彦联络当时的东京留守宗泽,准备约期伐金。

宗泽接到王彦书信,即召其至东京议事。

事情未曾,宗泽病逝,王彦为主和派忌惮,剥夺兵权后发配范琼麾下充任御营平寇统领。

其大为失望,遂称病致仕。

其后又于张浚麾下任职,只是谏言不听,张浚大败而猜忌王彦,因此求到地方任职,改任利路钤辖官,又改金、均、房州安抚使,知金州。

在地方多有政绩,然而终究被主和派解除兵权,郁郁而终。

如此良将不能战死沙场,却郁郁而终于病榻,实在诚为可惜。

只是如何安置他和邵兴两个,赵桓有些难以决断。

东宫亲卫主官已定,自然不能改变,若是把这两人放在主将之下,怕是又要浪费了才能。

沉吟片刻,赵桓道:“短期内,东宫禁卫绝无扩充之可能。”

闻言,王彦、邵兴脸色不变,邵翼则满是无所谓,王燮却露出了一丝失望。

见此,赵桓越发觉得王燮不堪用了。

不堪用,也不敢用。

原轨迹中,金军攻宋,王燮成为勤王义兵,溃散后沦为盗贼,四处劫掠。

招安后官运亨通,得授枢密副都承旨、四壁都巡检使。

建炎元年,其为河东经制使,军政大权在握,然十二月金军破同州,不战而退。

翌年六月知凤翔府。十一月,延安失陷,其又望风而逃至宋高宗行在,改授御营前军统制。

作为逃跑将军,王燮表请宋高宗驾幸四川,上不从。

三年授淮南招抚使,与叛将淮东马步军副总管靳赛战于兴化,大败而还。

可见其军事能力之差。

纵观两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