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四百九十八章 我来试试(2/2)

定排放式预冷所需排放的液氧数量,发射程序呢,也继续同步推进。”

“半小时?!庞教授,你有把握吗?”

王宇皱了皱眉,有些犹豫。

刘雪松、陶永昌他们也一脸震惊地看着庞学林。

吴春民更是不由自主地皱起了眉,他可是非常清楚预冷系统所需的计算量有多么恐怖的,在进行预冷计算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对两相流进行求解。

计算和分析两相流动的模型,主要有均相模型、分相模型和滑移流模型。这几种模型中,均相模型难度最小,滑移流模型难度最大,而排放式预冷所采用的,恰恰是滑移流模型,即使拥有完善的数学模型并且借助计算机的情况下,吴春民也至少需要一到两天才能完成这样的计算,庞学林却说有把握半小时内完成,这怎么可能?!

其他几个明白预冷计算复杂性的大牛们和吴春民的想法类似,不过他们并没有提出反对意见。

一方面,庞学林的名头实在是太大了。

诺贝尔化学奖、菲尔兹特别奖这两大奖项加身,几乎将他抬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中国学术界更是一座不可翻越的高峰。

另一方面,则是庞学林所取得的成就了。

数学上的那些超级难题自然不必说,即使在工程领域,锂空气电池,碳纳米材料,室温超导材料等种种成果,每一种都对当下全球的产业体系产生非常重大的影响,超导材料甚至有望让庞学林明年再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因此,庞学林既然说自己有把握,众人心中再怎么疑虑,也不可能直接反对。

而且他们也想看看,这位大佬的水平到底有没有传说中的厉害。

很快,指挥大厅内的工作人员将纸币给庞学林找了过来。

庞学林拿起纸币,一边问吴春民循环预冷系统的各项参数,一边快速地在稿纸上进行计算。

刘雪松、吴春民、王宇等人一个个来到了庞学林身后,想要看这位大佬的计算思路。

然而很快,他们就放弃了。

因为庞学林在稿纸上的演算,一行行犹如天书一般,别说搞航天工程的他们,就算一位专业的数学家,也休想一时半会儿搞清楚庞学林在稿纸上所书写的公式。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