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324章 经济发展(2/3)

来源也比较广,恐怕早就知道这事儿了。

金市长心里难免腹诽;

咱们两个搭班子,这么重要的事儿你都不提前通个气,弄得我这里半点准备都没有,遇事手忙脚乱的,这个陈书记真是乱弹琴。

邀请王董事长在家乡投资,这话说的容易做起来难。

怎么样做显得有诚意?

这里面学问就大了,达到的效果也天差地别。

一千万是投资,一个亿也是投资,随着地域经济的蓬勃发展,这都不能够满足淮州市现任领导的胃口。

不敢再奢望长江科技集团那样的大手笔,再怎么地……也得引进一个硬扎龙头项目。

给百姓增加就业机会,给地域经济创造税收,给城市面貌带来改变。

新一届政府想做的事很多,珠玉在前,总不能显得太逊色。

“这次政府换届,我们的领头老大哥史书记高升到中部省份去了,听说,王书记工作也另有任用,很快就会离开我们淮州。”

金市长情深意切的说;“可是不管王书记走到哪里,他一直都是我们的好领导,好伙伴,从淮州家乡走出去的干部,我和陈书记都为他感到高兴,由衷的祝福。”

“谢谢两位父母官。”

“呵呵,甜不甜故乡水,亲不亲家乡人,从工作伊始,分配到洪泽湖县政府办公室算起来,我在淮州这片土地上工作了25年了,对这片苏北大地充满了感情……”

想来想去,金市长还是打出了感情牌,深刻缅怀在这片苏北大地上工作的难忘时刻。

王耀城认真的听着,有一种感动在心里面涌动;

金市长是苏南人,在苏北工作25年来真正扎根于此,娶了本地的媳妇,算是半个淮州人。

孩子也在本地长大,毕业后依然回到淮州来工作,一家人都在为淮州家乡经济建设努力,希望把家乡建设得更美好,这样一个勤勤恳恳的干部还能要求他什么呢?

“……

所以,陈书记和我都有一个朴素的心愿,能够把淮州建设的更好,建设的更美,不辜负领导和淮州人民对我们这届班子的殷切希望。

耀城老弟是我们整个淮州的骄傲,在世界舞台上叱咤风云,取得的每一份成绩,家乡父老都感觉到与有荣焉,始终是最坚定的支持者。

我们希望……”

仔细的听完金市长一番真情希望,王耀城点头说;

“谢谢!非常感谢!

感谢家乡人民的厚爱,对领导的殷切希望我必当尽力,为家乡建设添砖加瓦责无旁贷,虽然在外面打拼,始终能够感受到家乡这份厚重的支持,对此一直心怀感激。”

领导亲切的称呼耀城老弟,王耀城却不能顺杆子往上爬喊声“老哥”,会谈毕竟算正式的场合,那样显得太飘了。

细长的手指头敲打着沙发,王耀城认真考虑下后话锋一转;

“苏省行政区划改革之后,多增加了两个地级市,全省从11个增加到现在13个地级市,这对原淮州市影响最大,行政区划一分为二,人口和面积减少了四成多。”

“这一下,从全省最大的地级市变成面积倒数第三的地级市,仅略大于两个新成立的地级市。”

“如今;

按照人口地域来看,原有淮州市13个县市区,如今只剩下6个县,两个市辖区,即便再加上开发区人口也是减半的。

从全省来看,淮州市人口规模排到第九位,略高于镇江。”

“依照淮州市现有人口规模,去争夺全省经济强市无疑非常困难,苏省地级市个个都是经济强兵,没有一家是省油的灯,更没有一家是软柿子。”

“不要说苏锡常及省会城市金陵,就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