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百二十八章 销量竞争(2/4)

哲其实连流量明星都算不上啊,微博粉丝数连一千万都不到,发的微博的讨论热度也不高,他哪里来的流量?他的实体专辑怎么可能难买?怕不是他的工作室在炒作吧,搞饥饿营销。

数字专辑的销量也说明了一切,黄子凡几个小时的销量就碾压了李哲一天的销量,这还有什么好比的?

最后,我在这里再说明一下,不要什么都带上黄子凡。

。。。。。。

这个帖子虽说声明不是引战,但是内容却分明就是在引战啊,文中优越感十足,捧一个贬低一个。

在李哲的粉丝看来,更多的是黄子凡的粉丝在搞事情啊。

其实在李哲的专辑评论区也有不少黄子凡的粉丝在拿这次的专辑数据秀优越感。

而且,而且,而且。

李哲的粉丝团跟黄子凡的粉丝团宣传的东西真的不一样,李哲工作室基本上没有什么买越多专辑代表越爱李哲,显得比较佛性,这可能跟李哲的性格有关,更多的只是让大家转发转发新歌,帮忙打打歌,宣传宣传歌曲。

这也是李哲和工作室的人商量出来的方式,因为李哲对《华夏风》这张专辑很有信心,不担心别人不买账,而且他出专辑真不是什么圈钱行动,他只是想出一张专辑,同时还可以成为‘华夏风流派’的开创者,流派的开创者也是一种荣耀。

而黄子凡的粉丝团,后援会什么的,都在鼓励粉丝花更多的钱去买,而且还不少,现在微博上,很多号召粉丝购买新专辑的微博,而且一号召就是两百起步,起码人手二十张啊。有一些过分的帖子更是号召大家人手一百张,那就是一千块了。

还有人说了一些言论,制造了危机感,说销量不超过上一次的话,皇冠就会掉,如果被李哲超越的话那就加没脸了。

他的粉丝团体整体都笼罩在一种这次不买多一点就问心有愧的氛围。

许多人晒出了自己的购买证明,大单大单的一大堆啊,然后底下一堆真棒,真爱之类的评论。

反正一大堆的粉丝都是在说同一件事情,买买买,花越多的钱买越好。

黄子凡的粉丝都很热情,而李哲的粉丝则比较佛性。

导致不同的原因,大概是艺人的性质不同。

黄子凡是娱乐公司的艺人,可能他公司的人在渲染这种买买买的氛围,公司可是要赚钱的。

而李哲属于个人工作室,他认为自己更适合用作品来说话,积累更多的粉丝,而不适合太快去赚取粉丝的钱,他更喜欢以劳动,以粉丝认为等值的东西让粉丝自愿掏口袋,买了不会觉得吃亏的那种。

至于会不会多买,他不强求,当然也不会拒绝的。

那一篇《请不要什么都带上黄子凡》的帖子被李哲的粉丝看见了,然后有很多人要求删帖,有些急性子都直接开始据理力争,帖子下面也是吵的不可开交啊。

双方粉丝在互相贬低,战火慢慢开始蔓延开来了,烧到了帖子外,到了其他社交平台。

这一场粉丝之间的争吵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在双方的粉丝群体之间蔓延开来。

黄子凡新的数字专辑第一天的销量出来了,一天就达到了四十六万张,这是一个非常了不得的数字了,这可仅仅只是第一天呀。

而李哲第二天的销量也不过十一万张,加上前一天的二十六万张,总共也就三十七万张。

李哲虽然说出道比黄子凡要晚一些,但是作品却不少啊,他才是真正的全能型艺人,不仅有词曲作品,还有影视作品和书。

黄子凡也有影视作品,词曲创作和跳舞也会,不过音乐作品的反响除了他的那些粉丝,还是比较少人知道的,他其实没有一首真正意义上红的歌曲。

他每次发专辑虽说成绩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